导航菜单
首页 >  中学阶段影响学生人格的主要因素是考研333  > 2024年教育硕士333教育综合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4年教育硕士333教育综合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第1~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39个教师节,致信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肯定贡献、教育家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教师理想信念要求(A)A.心有大我,至诚报国B.启智润心因材施教C.勤学笃行求是创新D.言为士则行为世范2.20世纪60年代许多国家相继实行教育先行战略,支持这种国家发展战略的理论(B)A.社会再生产理论B.人力资本理论C.社会平衡理论D.文化资本理论3.华虚朋的文纳特卡制在共同要素的教学上采取个别化的策略,遵循的人身心发展的特点(C)A.顺序性B.阶段性C.差异性D.不平衡性4.教育概念有特定的内涵外延,下列称得上教育的是(C)A.曹冲称象B.程门立雪C.岳母制字D.公车上书5.关于当前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改革趋势描述,不正确(A)A.精英化发展B.特色化发展C.多样化发展D.加强与大学的衔接6.某生高一学期初英语成绩不及格,经一学期努力,期末优良水平,老师在班会上对其英语进步表扬,评价属于(B)A.相对性评价B.增值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终结性评价7.初二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研究附近小区流浪猫生存状况,调查猫的数量、饭水、饮食信息,在此基础上,给爱猫人士提出建议,不仅喂食,也喂水,学生的学习方式属于(D)A.掌握B.观察C.接受式D.项目化8.据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原则,班主任工作应该.(A)A.以学生集体为教育对象B.以学生个体为教育对象C.对每个学生一视同仁D.对每个学生平等投入9.因突发事件导致的学校停课期间,数字技术的有效运用使儿童能够继续接受学校教育,从儿童受教育权角度看,表明(D)A.受教育权仅限儿童、青年,且仅适用于学校和教室B.受教育权严格受制于特定时空,超出这一时空就不再适用C.获取信息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但与受教育权没有密切关联D.数字化时代的受教育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可以超越时空限制10.30年教龄历史老师上公开课,教研员说:上得太好了,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课,老师回答一辈子,但直接的准备大概15分钟。不正确地(D)A.备课不能仅仅局限于研读教材B.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C.备课要求老师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D.教龄越长越不需要多课11.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D)A.国家课程为学生发展奠定共同基础,其中部分课程可以选修B.地方课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划设置,并在所有年级开设C.校本课程以综合课程形态服务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D.校本课程原则上由学生自主选择12.杨院士带领团队创建了中国首个理工结合、覆盖全面的水产专业。88岁时还出海做实验。做采访的时候说:我只是一颗普普通通的种子,不过上学期间遇到了好老师、好同学,就像找到了肥沃的土壤,所以就长出苗了。在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方面,这段话强调(C)A.遗传素质可以决定个体的发展B.人无法选择和塑造自己的环境C.环境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D.人的发展完全是一个外烁过程13.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的学习型社会理念,把学习型社会作为未来社会形态的构想和追求目标。该理念的基本内涵是(D)A.学校教育应该覆盖各个年龄段的人群B.学校是幼儿教育和成人教育的主流形式C.学校在终身学习的趋势中占据着主导地位D.学校及生活的全部时间和空间都可以用于教育14.马克思指出“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当他通过这种运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马克思的这段话表明,将个体发展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因素是(A)A.实践活动B.环境C.遗传物质D.学校教育15.针对学生说谎起外号,郭老师教导学生“你们痛恨上当受骗,那自己怎么可以欺负别人呢?你们不愿意被起绰号,那怎么会给别人去取绰号呢?”后来,让郭老师感到惊喜的是,他想让同学们商讨制定一个班规,有的同学就说:我们都不愿意被欺负,不能做欺负别人的人!这种现象体现地教育功能(C)A.显性正向功能B.显性负向功能C.隐性正向功能D.隐性负向功能16.先秦儒家诸子中,荀子特别提倡尊师,下列观点中最能反映荀子尊师思想的是(A)A.教师是治国之本B.教师是人之模范C.教师是人伦之源D.教师是学问之本17.维新运动时期,首次专门论述师范教育,认为师范学校是“群学之基”的学者是(B)A.康有为B.梁启超C.严复D.王韬18.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首次用“职业教育”替代“实兴教育”的学制是(C)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D.戊辰学制19.陶行知认为,穷国解决普及教育中师资奇缺、经费匮乏、女子教育困难等问题,最重要的钥匙是(B)A.艺友制B.小先生制C.分团教学D.工学团20.全面抗战时期,陈鹤琴在江西开展“活教育”实验,形成“活教育”理论,活教育的培养目标是(B)A.做人,做中国人,做世界人B.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C.做中国人,做世界人,做现代人D.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世界人21.古希腊时期,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是:(B)A.苏格拉底B.智者C.伊壁鸠鲁D.拉比22.拿破仑统治时期,法国建立帝国大学作为教育管理机构,标志着法国形成地:(C)A.地方分权制教育管理体制B.高等教育分权制教育管理体制C.中央集权制教育管理体制D.混合制教育集权管理体制23.德国福禄贝尔作为为帮助儿童认识自然及其内在规律,专门创建了一套供儿童使用的玩具被称为(B)A.教具B.恩物C.沙盘D.积木24.苏联建国初期,全俄的教育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确定的新型学校是(C)A.计算学校B.不完全学校C.统一劳动学校D.综合技术学校25.应提出师资培训三段法而影响英国师范教育体系走向非定向体制的教育报告是(B)A.哈多报告B.詹姆斯报告C.罗宾斯报告D.斯宾斯报告26.儿童认为脚踩在小花上,小花会感到痛。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知特点主要出在(B)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27.二年级三班班主任老王老师对学生们说:“如果今天所有同学都能够做到光盘行动,那么我在午间就会给大家播放你们最喜欢的动画片。”这遵循了什么原理(A)A.普雷马克原理B.蔡加尼尔效应C.罗森塔尔效应D.耶克斯多德森定律28.某同学参加比赛得到一等奖,他把它归因于自己的运气,根据归因理论,这种归因特点是(D)A.外部的,稳定地,可控的B.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C.外部的,稳定地,不可控的D.外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29.头脑中储存红军过草地的故事,这属于(A)A.陈述性知识B.程序性知识C.条件性知识D.隐性知识30.儿子完成作业之后想打游戏,爸爸说这个我是理解的,因为我工作完了,我也想通过打游戏来放松自己,但是要记得适可而止,因为自育是非常好的品质。爸爸的品德培育方法体现了(A)A.共情,言语说服B.言语说服,角色扮演C.角色扮演,群体约定D.共情,道德讨论二、论述题:第31~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31.试以《师说》为依据,阐述韩愈的师道观。32.请简述裴斯泰洛齐基于要素教育理论的初等语言教学法三、材料分析题:第33~36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33、分析下述案例,并按要求回答问题。材料:苏联著名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在《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一书中写道:“分数——这是跛足的教育学的一根拐杖。对于乐观主义的、快乐的、生气勃勃的教育学来说,分数是不需要的东西,就像拐杖之对于健康人来说是多余的一样。”他认为,不给小学生打分数,无论一、二、三年级都不打。分数就是体现教师绝对权利的一根拐杖。拄着拐子走进预备班的教室,把拐杖架在6岁儿童头上,此现象是一个教育的怪胎。请回答:(1)材料中作者反对给年幼儿童打分的理由可能是什么?(2)不给幼年儿童打分,是否意味着要取消对学习的评价?请说明理由。(3)如果不给幼年儿童打分,那么该怎样对他们的学习进行评价?34、分析下述案例,并按要求回答问题。(材料大意)儿童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是存在差异的,作为教师,我们要正视这种差异,并进行因材施教。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探究式教学,并把握其与合作式,启发式和参与式教学相结合。请回答:(1)满足儿童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必须尊重儿童发展的个性差异。试从智力,人格,性别等角度分析儿童之间的个体差异。冲刺口袋本P176(2)请说明:探究式教学分别与合作式,启发式和参与式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关系。35、分析下述案例,并按要求回答问题。顾老师是一位年轻的数学老师,学生们和她都亲密无间,因此她的课堂师生关系融洽,气氛活跃。这也给他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有一次课堂讨论,同学们情绪高涨,质疑问难,相互辩驳,课堂氛围热烈,秩序却渐渐失控。学生们言辞激烈。逐渐偏离主题,间或出现言语攻击,顾老师大声喊停,学生们仍然意犹未尽,在课堂上反复争吵,这节课教学进度受到严重影响,最终没有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课后反思,顾老师也相当困惑,学生一点也不怕,我是不是对他们太好了?是不是应该放弃在课堂上和学生互动?我上学那会儿,老师要求学生鸦雀无声,认真听课,那时我们的成绩好像也不错。从教学方法、课堂管理、师生关系三个角度描述顾老师现在面临的困境,并分别提出摆脱困境的对策与建议。36、分析下述案例,并按要求回答问题。张老师一边批改作业作文,一边喃喃自语,真是想不明白。我明明把写作的所有关键环节都对学生进行了训练,学生的单项练习也表现得不错。但一到写整篇作文,他们就表现不好,把平时学的都忘了。在一旁的数学老师李老师也有同感地说:“是呀,学生明明已经学会了计算各种基本图形的面积,可是遇到组合图形就不会计算了。出错的比例非常高”。试根据学习分类理论或根据学习认知理论解释上述现象。

                                                                                                                                                      来源:高顿考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