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机构

一、设计学院简介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专业, 以创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美术和设计教育体系为使命, 坚持“教学、科研、产业、政府、社会、经济”一体化设计教育思想,引领中国的设计教育。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2009 年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全球最佳三十所设计学院之一,2022年《QS全球设计院校排名》位列22位,2017年设计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的第一批学科名录。设计学院吸纳了国内外艺术设计大师的文化思想,建立了与国际一流设计学院同步的教学体系与大纲,吸引了中国最顶尖的设计学生。中央美术学院从1949 年参与国家国徽设计, 到2008 年 “北京奥运会”形象及景观设计、2010 年上海世博会设计、2012 年南京青奥会设计、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标识设计、2022 年北京冬奥会设计;从与苹果、奥迪、奔驰等国际顶级企业的产业合作到和故宫、腾讯、百度等本土企业深入协作;从国际协会、组织、机构的重要参与者、核心成员和领导者到本土学术和专业机构的推动者;从教学、科研、会议到实践、应用的多专业国际国内协作;从面向国际为中国发声到面向国内为中国设计。中央美院设计学科几代人持续创新精益求精,构建了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科创新体系、优秀的人才培养机制、承担复杂设计任务的显著能力以及理论与实践融合创新的专业能力,成为国内外设计教育体系中的显著代表和杰出力量。设计学院有着浓厚的艺术积淀、浓郁的艺术氛围、开放的学术平台,这有助于学生开启创造力,释放和发展想象力。2017-2018年,由中央美术学院主办,设计学院承办了「未・未来」全球教育计划大型国际教育活动。「未・未来」以影响时代的事件为启始,重新审视当下社会语境中的艺术与设计,通过「激活创新」、「青年之为」和「教育不在」三个阶段,持续性的主题分享、圆桌对话、教育实践、校长论坛等活动形式,深度探讨与拓展未来教育议题,重新定义未来艺术设计教育模式,延伸传统教育边界,从而促进中国未来艺术设计教育全新模式构建,推动全球艺术设计教育可持续发展。    我们相信创造是设计的生命,创意是设计的灵魂,以人为本是设计的根本目的,培养和开拓学生的创造力、创新力是我们的使命;我们相信培养有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设计师,中国就能真正做到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设计、中国创造。

二、设计学院人才培养目标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紧扣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方针政策,全面落实“以本为本”,大力加强新文科发展,推进新文科下的新艺科建设,以引领中国设计教育的创新发展为时代定位,旨在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和领导力的设计学科体系。设计学院进一步强化学科广义交叉的时代本质和特色优势,更加突出交叉融合的创新意识与能力,高质量科学规划广义交叉设计学科群,重点建成“战略设计、科技设计、文化设计、社会设计、产业设计、设计研究”六大学科交叉类型,形成设计学科向内融合、向外交叉的新发展特征和格局,构建布局完整、导向清晰、结构合理的学科发展体系;建成引领中国、对话国际的世界一流学科,全面奠定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学科在全球设计教育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在具体教学导向上,设计学院强调从“以学科为基础”转向“以问题为基础”,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探索新方法的能力。在保持现有学科口径范围的优势之下,设计学院打通了以往的专业壁垒,实行开环与导师开放教学机制,在视觉传达、数字媒体、产品、出行创新(交通工具)、摄影、时装、首饰、艺术设计学、工业设计等传统专业的设置基础上,发展了艺术与科技、创新设计、社会设计、危机与生态设计及系统设计五个新型设计方向,并新设立艺术治疗、服务设计以及设计策展与空间叙事三个设计方向,十七个设计专业方向的发展。在课程设置上打通专业壁垒与学科划分,加大前沿科技和人文社科通识课程的比重,使其与专业基础技能、专业深化课程并进,并已逐步建成设计学广义交叉的学科新发展格局。我们大力支持跨专业的融合与交流,积极鼓励多领域间协作与跨越自身学科进行思考,通过课程的开环设置与自主选课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完善的积极能动性,通过强化学习的自主性与个性化课程的自我统筹,使学生从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2023年,设计学院的艺术设计学专业和工业设计专业将面向社会进行单独招生。艺术设计学专业,以养成学生的基本学术能力为基础,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和基于研究的管理策划型人才为方向。本专业通过“设计的历史与理论、设计批评与策展、设计商业企划”三大研究方向,既重视艺术设计史论研究的基础,又强调对于当代设计和产业实践的介入,拓展设计文本研究的可能性,引导学生能够扎根于历史文化、行业现状和真实的世界,建立基于文脉和现实的系统逻辑认知,培养学生对设计艺术领域前沿问题进行批判性思考能力,同时强调“知行合一”的意义,注重对学生的商业企划和实践认知能力的培养。工业设计在新兴技术与产业快速迭代的背景下,其内涵、定义、工具、逻辑与方法也随之更新,诞生之初以服务产业分工为使命,在当下则以多元思维和多维方法结合的模式,致力于赋能社会发展。设计学院工业设计专业立足于产业升级,以国家战略为引导,以“四个面向”为抓手,以支柱产业和高精尖领域为场域,服务经济社会建设和社会形态升级,强调在美术学院平台上进行“艺工融合”的教育创新探索,转化新型工具,提供新型方案和创造新型标准。工业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跨域视野的、融汇多元知识的、致力社会升级的产业创新设计标准制定者。设计学院的教学目标是创造学生价值核心和实际效益的最大化,帮助学生完成个人价值整合、知识融合,具备全球意识和战略意识,培养学生成为具有领导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能够服务国家、产业和社会的未来发展,开拓未来、走向世界的一流人才。

三、设计学院教学改革应对全球变革、全球人才和资源流动、国家创新发展及可持续发展战略,2015年设计学院率先策划并全力推进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的教学改革,改革从高考招生考试开始并通过从教学结构的1.0到7.0版本的升级,完成了由“理念”到“系统”再到“范式”的深化过程。《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科教学改革》项目获2021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七年来,设计学院通过资源整合、结构调整、空间改造、管理机制等有效措施,以多学科融合的意识进行教育结构的新布局,从而助推学生深度学习能力、个人价值整合、战略意识形成以及知识体系建构。在2021-2025教育部新一轮的“双一流”学科建设中,将进一步强化学科广义交叉的时代本质和特色优势,更加突出交叉融合的创新意识与能力,高质量科学规划广义交叉设计学科群,重点建成“战略设计、科技设计、文化设计、社会设计、产业设计、设计研究”六大学科交叉类型,形成设计学科向内融合、向外交叉的新发展特征和格局,构建布局完整、导向清晰、结构合理的学科发展体系;建成引领中国、对话国际的世界一流学科,全面奠定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学科在全球设计教育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教学改革在传统本科学科结构上进行了优化整合,打通专业壁垒,实行开环机制,强调专业间的融合发展。现设置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数码媒体艺术设计、摄影艺术、时装艺术设计、首饰艺术设计、出行创新(交通工具)设计、艺术与科技、创新设计、社会设计、危机与生态设计、系统设计、艺术设计学、工业设计、艺术治疗、服务设计、设计策展与空间叙事,共十七个专业方向。本科教学结构采取一年级、二三年级与四年级三段学制结构模式,分别承担通识课程、通识理论课程、专业史论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及综合设计课程的授课及管理,形成由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三种修课类型的课程结构,打通课程设置上的专业壁垒与学科划分,加大前沿科技和人文社科通识课程的比重,使其与专业基础技能、专业深化课程及综合设计课程并进。图为设计学院打通专业壁垒,实行开环与导师开放教学机制在教改的进程中,学科结构的调整已逐步与“双一流”学科第一轮和第二轮建设目标吻合,以兼顾学科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良性对接为规划主旨,强化学科广义交叉的时代本质和特色优势,更加突出交叉融合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建成高质量科学规划广义交叉设计学科群。

四、本科阶段培养目标1、 一年级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基础教学,在跨学科、打破设计专业壁垒的学科发展趋势下,以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开拓视野与认知大学、世界为基础,秉承设计学院的共同基础课程并不局限于具体的某一个专业特性加以训练,而是更加开放对学科基础的理解,强调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与自主意识的建立,拓展学生对更为广阔和综合的“设计”概念的认知。在“宽基础”的框架下,将基础的定义围绕设计学院的艺术性、实验性、开放性、原创性、前瞻性这个定位,通过知识创新和智慧启蒙,为设计学院培养设计领袖人才这一目标完善基本素养和基础能力。2、 二/三年级二年级课程以研究性素质培养为主。以跨学科研究型课题为主线,形成跨学科问题意识和思辨素养,培养学术志趣,甄别研究方向。课程结构设置中以跨专业性、问题式研究性素质培养为主,课程类型以综合设计课题的方式设置,引导学生形成跨学科问题意识。    三年级课程以综合性素质培养为主。以专业技术课程为轴线,明确研究课题定位,建构跨学科技术手段和方法创新能力。突出了综合设计的专业基础课程中的核心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在核心课程中强调以基础性、技术性、技术前瞻性及未来学科发展的核心性素质培养为主。以专业技术课程为轴线,明确研究课题定位,建构跨学科技术手段和方法创新能力。3、四年级作为专业学习的结果和出口,在跨学科、打破设计专业壁垒的学科发展趋势下,以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开拓视野、开放对学科的理解,强调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与自主意识的建立,拓展学生对更为广阔和综合的“设计”概念的认知,传统的专业方向由综合性实验室或研究院等切入社会与时代的研究方向所取代,让学生自由、主动选择专业与技能的学习,在全面的基础与架构之上深入某一知识与问题的研究与设计创作。在建设国家“双一流”学科,成为世界一流艺术学院的长期建设目标中,设计学院对于人才的选拔和审核,一贯强调严进严出。自教改以来,学院严格执行毕业环节的审核标准,在毕业论文和个人毕业创作审核工作中,制定了末位淘汰规则及淘汰率5%左右的淘汰机制。首轮个人毕业设计评审中,10%进入到末位淘汰环节的作品经由校外专家组成的二次评审集体复审后,最终的5%左右的未通过者当年将暂缓授予学位。

五、空间改造为了能最大限度地服务于教学,设计学院将教学空间进行了整合。教学空间的改造依托教改后体系进行,拥有不占有、提高空间使用率是空间改造的理念,实现了空间、设备的共享与流通,提高和完善了教学安排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由性、自律性和计划性。教学空间与教学体系的改革不仅对教学空间进行了功能重塑,同时开创了新型的学院管理体系,由原本的管理意识转变为服务意识。

设计学院图书馆设计学院教学空间面对新时代的形势变局、产业变革、危机与挑战,深刻研读新文科建设内核,设计学院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新需求、新变化、新阶段、新特征为依据,将设计学科与现代信息技术等其他专业集群相融合,于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提出的新命题、新方法、新技术、新手段中,创造新方向、新标准及新价值判断,并研判后疫情时代的全球政治、经济变化,以人类既有的社会组织结构、生产与消费方式为课题研究切入点,以学科专业划分为工具与方法,构建危机意识主导的全新学科教育架构与学科资源整合平台,全面聚焦应对人类未来生存模式的思考与行动。扩展“大设计”教育新格局,拓新设计教育认知新层级,力图将设计学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领导力的创新教育和科学研究体系,构建全球设计教育共同体,是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科的使命和未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