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科概况
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医史文献学科,于1985年获得中医医史文献硕士学位授权点,并在2009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立为局级重点学科。本学科立足于闽台区域优势与我校中医文献资源特色,以中医学科和社会发展对本学科总体需求作为学科的学术发展目标,长期进行具有闽台地域特色的中医文献研究,已形成闽台中医文献研究、中医古籍文字研究和中医文化研究三个较为稳定的研究方向。在2010-2015年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周期内,本学科承担省级及以上科研课题17项,其中教育部人文社科科研课题2项,发表学术百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学科现有《医古文》和《中医各家学说》2门省级精品课程,学科成员参与教材编写20余本,逐步发展成为集教学、临床与科研三位一体的特色学科。本专业已经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思想活跃、具有学术创新思维的学术队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7人。学科带头人及一批学科学术骨干分别进入全国相关学术团体担任重要学术职务,多人在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医药文化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研究分会、葛洪医学研究会、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医健康管理委员会、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医治未病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福建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等学会常委、常务理事及委员,学术影响力日益提升。
二、培养目标
培养研究生应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突出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
政治方面:
热爱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事业,具有良好医德,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为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事业献身精神。
业务方面:
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悉本专业研究发展的新动向及先进的科研方法与技术的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专门人才。
身体素质方面:
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三、研究方向
1.闽台中医文献研究
2.中医古籍文字研究
3.中医文化研究
四、学习年限和时间分配
学制3年,学习年限最多不超过6年。第一学年理论课程学习,之后进入科研和毕业论文工作。
五、培养方式与方法
研究生培养方式灵活多样,实行导师负责制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在培养过程中,强调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