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 正文

植物学复习资料和答案急 植物学试题

植物学复习资料和答案急

四.名词解释
1.胚是包裹在种子中的幼小植物体,包括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四部分。
2.具明显背腹之分的叶,其叶肉组织有较大分化,形成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
3.一朵花具备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四个部分,称为完全花。
4.花粉管经胚珠基部的合点而到达胚囊,后受精,称为合点受精。
5.花梗膨大的末端,花各部分着生的地方。

五.问答题
1. 减数分裂是与生殖细胞或有性生殖形成有关的一种分裂。高等植物在大、小孢子形成时,母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形成四个子细胞,每个细胞核内染色体数目为母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因此叫做减数分裂。
过程:减数分裂的全过程包括两次连续的分裂,即第一次分裂(简称分裂I)和减数分裂第二次(简称分裂II)。分裂I可划分为前、中、后、末四个时期。前期I经历的时间最长,变化最大,可分为五个阶段:a.细线期-细胞核内出现细丝状的染色体,细丝上有许多颗粒状的染色粒;b.偶线期-也称为合线期,此时,由来自父本和母本的形态相似的两条同源染色体配合,称为染色体配对或联会;c.粗线期-染色体继续缩短变粗,同源染色体上的一条染色单体与另一条同源染色体的染色单体相互扭合,并在相同部位发生横断和片断的互换。d.双线期-每对同源染色体的4个染色单体开始分离,但在一点或更多点上出现交叉,使染色体呈现出X、V、O、8等各种形状。e.终变期-染色体缩到最短,核仁、核膜逐渐消失,最后出现纺锤丝。
中期I:出现纺锤体,成对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点进入细胞的赤道面上。
后期I:在纺锤丝的牵引下,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各自分开,分别向两极移动。这时,每一边的染色体数目只有原来的一半。
末期I:到达两极的染色体又聚集起来,重新出现核仁、核膜,组成两个子核,但染色体并不完全消失。每个子核中染色体只有母细胞的一半。
分裂II:基本上和有丝分裂一样,只是染色体不再复制。最后形成四个结合在一起的子细胞,每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只有母细胞的一半。
与有丝分裂的异同点:
不同:a.有丝分裂主要发生在植物根尖、茎尖及生长快的幼嫩部位的细胞中;减数分裂只发生在植物的生殖过程中。b.有丝分裂细胞分裂一次,DNA复制一次;减数分裂包含两次分裂,其中只有一次进行DNA的复制。c.有丝分裂前期没有同源染色体的配对,而减数分裂有。d.有丝分裂后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不变,减数分裂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只为母细胞的一半。
相同:其余过程基本相同。
2. 相同:均具有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不同:根表皮细胞壁不角质化增厚,具有根毛,是吸收组织;根皮层有外皮层和内皮层,内皮层组织具有凯氏带增厚、通道细胞以及中柱鞘。而茎的表皮有角质化增厚,有气孔等附属物,一般无外皮层、内皮层和中柱鞘。根的初生木质部放射状,和初生韧皮部是相间排列,木质部与韧皮部均为外始式;而茎的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是内外并列的,木质部为内始式发生,而韧皮部是外始式发生的。茎具有髓部,而根一般无髓。根的初生木质部是外始式的,新的木质部分子总是在最外面,缩短了由根毛通过表皮、皮层到木质部的横向运输距离;茎的木质部内始式发生是因为这时随着茎的长粗,最初形成的木质部分子已渐次失去作用,并作纵向运输,运输由根吸收的水分。
3.花由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组成。
受精后的变化:花冠、雌蕊和雄蕊群脱落,花柄称为果柄。
胚珠发育为种子,子房壁连同其中所包被的胚珠,共同发育为果实。

我不知道跟你们的那个相不相关呀!!
对不住了!!

植物学试题

茎刺
茎刺 stem thorn 茎的一部分变为针状[构桔(Ponicus trifoliata)、梅(Prunus mume)],或其顶端分枝为棘状[日本皂荚(Gleditsia japonica)],的坚锐突起(变态的刺),分别称为茎刺和茎棘,但两者并无明显区别,但它们同叶刺、根刺是不相似的,必须严格加以区别。

有没有谁知道植物生物学的考研真题啊?

植物学以前几乎都没考过的,以前都是统一的细胞和分子!今年是因为改革基本算第一次出植物学的题目~我们一起复试的考植物的同胞,人家都不是用的武大本校的参考书,都是自己去找的比较好的参考书,结果人家今年专业第二~~我们微生物这边也有人就是自己复习的,还是硕博连读的呢!!自己踏实的看书是最重要的哈~分子的比较好找,也很多,但是微生物,植物,遗传,生态都算是今年新出的,所以基本没有可供参考的试卷,别的资料可能还会有点,但是不会太多~

云南大学研究生考试的统计学专业的参考书有哪些?

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参考书 1、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2、郭锡良等,《古代汉语》(上、下),商务印书馆; 3、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4、朱栋霖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 5、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6、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 7、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8、刘守华、陈建宪主编,《民间文学教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