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里的图式是什么意思?
所谓图式,是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社会知觉的基础是被认知事物本身的属性,但认知者的主观因素也会对社会知觉的过程和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这包括认知者的经验、认知者的动机与兴趣、认知者的情绪。其中个体过去的经验不同,对相同的对象的认知也会有不同的结果,现代社会心理学用“图式”概念来解释这一现象。进行社会知觉时,图式对新觉察到的信息会起引导、组合的作用。
概念产生过程
在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图式是指一个有组织、可重复的行为模式或心理结构,是一种认知结构的单元。一个人的全部图式对组成一个人的认知结构。 图式这一概念最初是由康德提出的,在康德的认识学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把图式看作是“潜藏在人类心灵深处的”一种技术,一种技巧。因此,在康德那里,图式是一种先验的范畴。当代知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实验研究,赋予图式概念新的含义,成为他的认知发展理论的核心概念。他把图式看作是包括动作结构和运算结构在内的从经验到概念的中介,在皮亚杰看来,图式是主体内部的一种动态的、可变的认知结构。他反对行为主义S→R公式,提出S→(AT)→R的公式,即一定的刺激(S)被个体同化(A)于认知结构(T)之中,才能作出反应(R)。个体所以能对各种刺激作出这样那样的反应,是由于个体具有能够同化这些刺激的某种图式。这种图式在认识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即能过滤、筛选、整理外界刺激,使之成为有条理的整体性认识,从而建立新的图式。皮亚杰认为,图式虽然最初来自先天遗传,但一经和外界接触,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图式就不断变化、丰富和发展起来,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他用图式、同化、顺化、平衡四个基本概念阐述个体认知结构的活动过程,形成他具有自己特色的建构理论。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儿童的心理结构或认知结构,正是在与环境的不断的适应过程中,在这种动态的平衡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因此,他提出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的活动是认知结构产生的源泉,让儿童获得充分活动的机会,对他们的认知发展是极为必要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编辑本段图式主要特点
1、图式一旦形成,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2、图式决定着人做信息选择时相应的内容和倾向偏好。 3、可引起新信息的加工。在原来图示的基础上,新的内容会被添加更新,形成新的认识。 4、可以预测事件的发展。 5、可激发性。图式一旦被启动,就会像程序一样被严格执行下去。
培训方式有几种形式
为开展业务及培育人才的需要,采用各种方式对员工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和训练的管理活动。
员工培训的9种形式
1、讲授法
属于传统的培训方式,优点是运用起来方便,便于培训者控制整个过程。缺点是单向信息传递,反馈效果差。常被用于一些理念性知识的培训。
2、视听技术法
通过现代视听技术(如投影仪、DVD、录像机等工具),对员工进行培训。优点是运用视觉与听觉的感知方式,直观鲜明。但学员的反馈与实践较差,且制作和购买的成本高,内容易过时。它多用于企业概况、传授技能等培训内容,也可用于概念性知识的培训。
3、讨论法
按照费用与操作的复杂程序又可分成一般小组讨论与研讨会两种方式。研讨会多以专题演讲为主,中途或会后允许学员与演讲者进行交流沟通。优点是信息可以多向传递,与讲授法相比反馈效果较好,但费用较高。而小组讨论法的特点是信息交流时方式为多向传递,学员的参与性高,费用较低。多用于巩固知识,训练学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际交往的能力,但运用时对培训教师的要求较高。
4、案例研讨法
通过向培训对象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让其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法。这一方式使用费用低,反馈效果好,可以有效训练学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近年的培训研究表明,案例、讨论的方式也可用于知识类的培训,且效果更佳。
A、优点:
a.可以帮助学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b.能够帮助学员确认和了解不同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法。
B、局限性:
a.需要较长的时间;
b.可能同时激励与激怒不同的人;
c.与问题相关的资料有时可能不甚明了,影响分析的结果。
5、角色扮演法
授训者在培训教师设计的工作情况中扮演其中角色,其他学员与培训教师在学员表演后作适当的点评。由于信息传递多向化,反馈效果好、实践性强、费用低,因而多用于人际关系能力的训练。
A、优点:
a.能激发学员解决问题的热情;
b.可增加学习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c.能够激发热烈的讨论,使学员各抒己见;
d.能够提供在他人立场上设身处地思考问题的机会;
e.可避免可能的危险与尝试错误的痛苦。
B、局限性:
a. 观众的数量不宜太多;
b.演出效果可能受限于学员过度羞怯或过深的自我意识。
C、培训时应注意的问题:
a.要准备好场地与设施,使演出学员与观众之间保持一段距离;
b.演出前要明确议题所遭遇的情况;
c.谨慎挑选演出学员与角色分配;
d.鼓励学员以轻松的心情演出;
e.可由不同组的学员重复演出相同的情况;
f.可安排不同文化背景的学员演出,以了解不同文化的影响。
6、自学法
这一方式较适合于一般理念性知识的学习,由于成人学习具有偏重经验与理解的特性,让具有一定学习能力与自觉的学员自学是既经济又实用的方法,但此方法也存在监督性差的缺陷。
7、互动小组法
也称敏感训练法。此法主要适用于管理人员的人际关系与沟通训练。让学员在培训活动中的亲身体验来提高他们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其优点是可明显提高人际关系与沟通的能力,但其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培训教师的水平。
8、网络培训法
是一种新型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培训方式,投入较大。但由于使用灵活,符合分散式学习的新趋势,节省学员集中培训的时间与费用。这种方式信息量大,新知识、新观念传递优势明显,更适合成人学习。因此,特别为实力雄厚的企业所青睐,也是培训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9、个别指导法
师徒传承也叫“师傅带徒弟”、“学徒工制”、“个别指导法”,是由一个在年龄上或经验上资深的员工,来支持一位较资浅者进行个人发展或生涯发展的体制。师傅的角色包含了教练、顾问以及支持者。身为教练,会帮助资浅者发展其技能,身为顾问,会提供支持并帮助他们建立自信;身为支持者,会以保护者的身份积极介入各项事务,让资浅者得到更重要的任务,或运用权力让他们升迁、加薪。
优点:
a.在师傅指导下开始工作,可以避免盲目摸索;
b.有利于尽快融入团队;
c.可以消除刚刚进入工作的紧张感;
d.有利于传统的优良工作作风的传递;
e.可以从指导人处获取丰富的经验。
什么是中心法则?在生物学上有什么意义?
中心法则(genetic central dogma) 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以及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DNA的复制过程。这是所有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所遵循的法则。在某些病毒中的RNA自我复制(如烟草花叶病毒等)和在某些病毒中能以RNA为模板逆转录成DNA的过程(某些致癌病毒)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RNA的自我复制和逆转录过程,在病毒单独存在时是不能进行的,只有寄生到寄主细胞中后才发生。逆转录酶在基因工程中是一种很重要的酶,它能以已知的mRNA为模板合成目的基因。在基因工程中是获得目的基因的重要手段。 遗传物质可以是DNA,也可以是RNA。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只有一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这种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病毒称为反转录病毒(retrovirus),在这种病毒的感染周期中,单链的RNA分子在反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的作用下,可以反转录成单链的DNA,然后再以单链的DNA为模板生成双链DNA。双链DNA可以成为宿主细胞基因组的一部分,并同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一起传递给子细胞。在反转录酶催化下,RNA分子产生与其序列互补的DNA分子,这种DNA分子称为互补DNA(complementary DNA),简写为cDNA,这个过程即为反转录(reverse transcription)。 由此可见,遗传信息并不一定是从DNA单向地流向RNA,RNA携带的遗传信息同样也可以流向DNA。但是DNA和RNA中包含的遗传信息只是单向地流向蛋白质,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蛋白质的信息逆向地流向核酸。这种遗传信息的流向,就是克里克概括的中心法则(central dogma)的遗传学意义。 任何一种假设都要经受科学事实的检验。反转录酶的发现,使中心法则对关于遗传信息从DNA单向流入RNA做了修改,遗传信息是可以在DNA与RNA之间相互流动的。那么,对于DNA和RNA与蛋白质分子之间的信息流向是否只有核酸向蛋白质分子的单向流动,还是蛋白质分子的信息也可以流向核酸,中心法则仍然肯定前者。可是,病原体朊粒(Prion)的行为曾对中心法则提出了严重的挑战。 朊粒是一种蛋白质传染颗粒(proteinaceous infectious particle),它最初被认识到是羊的瘙痒病的病原体。这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在200多年前就已发现。1935年法国研究人员通过接种发现这种病可在羊群中传染,意味着这种病原体是能在宿主动物体内自行复制的感染因子。朊粒同时又是人类的中枢神经系统退化性疾病如库鲁病(Kuru)和克—杰氏综合征(Creutzfeldt-Jacobdisease,CJD)的病原体,也可引起疯牛病即牛脑的海绵状病变(bovin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BSE)。以后的研究证明,这种朊粒不是病毒,而是不含核酸的蛋白质颗粒。一个不含DNA或RNA的蛋白质分子能在受感染的宿主细胞内产生与自身相同的分子,且实现相同的生物学功能,即引起相同的疾病,这意味着这种蛋白质分子也是负载和传递遗传信息的物质。这是从根本上动摇了遗传学的基础。 实验证明,朊粒确实是不含DNA和RNA的蛋白质颗粒,但它不是传递遗传信息的载体,也不能自我复制,而仍是由基因编码产生的一种正常蛋白质的异构体。 哺乳动物细胞里的基因编码产生一种糖蛋白PrP。人的PrP基因位于20号染色体短臂,PrP由25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在氨基端有22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 肽。在正常脑组织中的PrP称为PrPc,相对分子质量为33 000~35 000,对蛋白酶敏感。在病变脑组织中的PrP称为PrPsc,相对分子质量为27 000~30 000,是PrPc中的一段,蛋白酶对其不起作用。现在知道,PrPc和PrPsc是PrP的两种异构体,氨基酸组分和线性排列次序相同,但是三维构象不同。PrPc的结构中。螺旋占42%,β片层占30%;PrPsc则是。螺旋占30%,β片层占43%。PrPc的4条。螺旋可以排列成一个致密的球状结构,这个结构的随机涨落(stochastic fluctua—tion)会长成部分折叠的单体PrP*,这是一种中间体,即PrP*可以生成PrPc,也可以生成PrPsc。一般情况下,PrP*的含量极少,所以生成的PrPsc极少。可是外源的PrPsc可以促使PrP*变成PrPsc。PrPsc的不溶性使生成PrPsc过程成为不可逆转。PrPsc在神经细胞里大量沉积,引起神经细胞的病变,破坏了神经细胞功能。因此,PrPsc感染正常细胞后,可以促使细胞内生成更多的PrPsc,PrPsc逐渐积累,需要有一个时间过程才会引发疾病,这也就是这种神经退化性疾病有一个很长的潜伏期的原因。所以说,PrPsc进入宿主细胞并不是自我复制,而是将细胞内基因编码产生的PrPc变成PrPsc。由此可见,中心法则是正确的,至少在目前还是无需修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