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 正文

简述历代中药学代表作及其作者、成长年代、载药数及主要成就 中药鉴定学四大鉴别法的意义与目的

简述历代中药学代表作及其作者、成长年代、载药数及主要成就

《神农本草经》
  作者:非一人一时之作
  成书年代:成书于东汉末期 (公元二世纪 ),汉代本草代表作。本书载药 365 种,是汉以前药学知识和经验的总结。根据各种药物的效果将其分为上中下三品。
  学术价值:
  (1)该书系统总结了汉以前药学成就。
  (2)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
  (3)为本草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草经集注》
  作者:陶弘景
  成书年代:公元500年左右,魏晋南北朝时期本草代表作,载药达七百三十种,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将药物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和有名未用7类。
  学术价值:
  (1)第一次全面系统整理、补充了《神农本草经》。对条文逐一注释、发挥。
  (2)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本草学的成就。
  (3)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新修本草》
  作者:长孙无忌、李责力领衔,苏敬等21人主持编写。
  成书年代:唐代显庆四年(公元 659 年),又称《唐本草》,隋唐时期本草代表作。全书54卷,收载中国和外国输入药物达 850 种。
  学术价值:
  (1)除本草正文外,还增加了药物图谱,开创图文对照法编撰药学专著先例。
  (2)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药典性本草,并被今人称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
  (3)全面总结了唐以前的药物学成就。
  (4)流传于海内外,对后世医药学的发展影响极大。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作者:唐慎微
  成书年代:初稿1082年,定稿于1108年(宋大观二年)以前。简称证类本草。宋代本草学代表作,全书共30卷,载药1746种,附方3000余首。
  (1)该书图文并茂,方药并收,资料翔实,医药结合。
  (2)集宋以前本草之大成。
  (3)使大量古代文献得以保存,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
  《本草纲目》
  作者:李时珍。
  成书年代:1578年(明万历6年)。明代本草学代表作。该书52卷,约200万字,附方11000余首,载药 1892 种,绘药图1100余幅。按药物的自然属性,分为16纲、60类。这种科学的分类法,是中国本草学最完备的分类系统
  (1)序例部分队本草史和药性理论等,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总结和发挥
  (2)各论按自然属性分列为16部共60类,每药按正名、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方诸项逐一介绍,纲举目张,成为当时最完备的分类系统。
  (3)李时珍对古代本草学作了全面整理、总结和提高,并吸取了大量的民间药和外来药,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大成,将本草学发展提高到一个空前高度。
  (4)在生物、化学、天文、地理、采矿等方面有突出贡献,对世界医药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做出了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
  《本草纲目拾遗》
  作者:赵学敏
  成书年代:1803年(初稿1765)。清代本草学代表作,对民间草药作了广泛搜集和整理,全书10卷,载药 921 种, 新增药物达716 种之多。创古本草增收新药之冠。
  (1)总结了16-18世纪本草学发展的新成就。
  (2)保存了大量今已散佚的方药书籍的部分内容,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文献价值。
  《中华本草》
  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持,南京中医药大学总编审
  成书于1999年。当代本草学代表作。全书共34卷,前30卷为中药,后4卷为民族药,分为藏药、蒙药、维药、傣药各1卷。收载药物8980种,备考药物571种,插图8534幅,引用文献1万余种,计约2800万字。
  (1)全面总结了中华民族二千余年来传统药学成就,集中反映20世纪中药学科发展水平。
  (2)填补了《本草纲目》问世以来中药文献整理的空白。
  (3)不仅对中医药、藏医药、蒙医药、维医药及傣医药的教学、科研、临床治疗、资源开发、新药研制有使用价值,而且对中药走向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药鉴定学四大鉴别法的意义与目的

四大鉴定:来源、性状、显微、理化鉴定。来源确定科目种属、性状确定性质和形状、显微确定特殊的细胞、成分、组织形态、理化确定特定成分的物理化学性质,这就是意义,目的是确定特种中药的正品和伪品以及真假。

中医学和中药学有什么区别?

简单来说,中医学就是学了以后出来就是医生,而学了中药出来以后就是药剂师。中医涉及理科知识,那都是一般的西医课程,如果你选的专业是中医学,那就不用担心理科课程,比如医学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等。这些课程在大多数中医类院校中医学专业都是不太重要的学科,因为你学了中医学,出来就是郎中,就是号脉的那种医生,这些比如生化、医学生物学等根本就很少用。除非你学的是中西医。如果你怕理科课程,还有数学、英语的话,建议你报考报河南中医学院,不学高等数学,对那些西医课程要求也不高,而且英语可以不过四级就发毕业证!
如果你是文科生报考的话,不建议你报中药学,因为中药学的东西更偏理科,对化学要求更高。
文科生学中医不能说难,但得下功夫。因为你从小接受的就是西方近代科学文化,而中医则是纯正的东方文化,可以说和西方文化完全冲突。比如中国古代讲阴阳、五行、经络……而这些在西方科学理论体系里跟本就找不到理论依据。也就是西方科学不认可。但是,你不能说它不科学,只能说它是两个不同的体系。你要是学中医,做好中西文化在脑中相互冲击的准备,嘿嘿~
学中医,得把你以前学的所有西方近代科学全丢掉,千万别用西方科学去解释中医,中西医结合了近百年,那么多学者到现在还是没能把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结合在一起,你就更别试图去解释,越解释你越糊涂,越糊涂你越糊涂,最后把你搞到头大。记着!!!学中医千万别用西方理论去解释!

文献检索的目的及意义分别是什么

(1)文献信息检索是获取知识的捷径。掌握文献信息检索方法与技能,可以帮助人们快、准、全地获取所需知识,最大限度地节省查找时间,使文献信息得以充分的利用。
(2)文献信息检索是科学研究的向导。要进行有价值的科学研究,必须依赖文献检索,全面获取相关文献信息,及时了解各学科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新观点、以确定自己的研究起点和研究目标。
(3)文献信息检索是终身教育的基础。科技的迅速发展使知识的总量呈指数增长,而知识的陈旧速度也明显加快,这就要求人们具有终身教育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就是对新知识的敏感力和接受力,因而必须掌握文献信息检索的方法。终身学习的需要,是知识创新的需要。

参考文献代码[Z]是指什么?

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标识:
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研究报告
S——标准
P——专利
A——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Z——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

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5年10月高教自考训诂学试题
时间:2005年12月21日16:25 我来说两句(0)
全国200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训诂学试题
课程代码:00819
一、解释下列训诂术语(每小题3分,共15分)
1.之言
2.互训
3.为
4.读破
5.联绵词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析言又称__________、__________,浑言又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训诂中用这两个术语来说明近义词的通别。
2.《尔雅》的前三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训诂的条例有三:一曰__________,二曰__________,三曰__________。
4.清代训诂大师孙诒让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
5.魏晋南北朝出现了不少辞书类的训诂专书,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近人__________的__________一书,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唐宋元明诗词曲中的特殊词语作了较为系统的考释研究。
7.复文是一种古书异例,其中同义字复用,有__________复用者,亦有__________复用者。
三、辨识下列各题解释的正误(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10分)
1.屈心而抑志兮,神高驰之邈邈。( )
志:帜字之借,旗帜。
2.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
爱:隐藏。
3.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落英:坠落的(桃)花。
4.还似墙西紫荆树,残花摘索映高塘。( )
摘索:索取。
5.沛令闭城,欲诛萧、曹,萧、曹恐,逾城保高祖。( )
保:保障。
四、解释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每小题2分,共20分)
1.何当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2.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3.国大乱,百姓恫恐。
4.张都监叫抬上果桌饮酒,又进了一两套食次。
5.终风解而雾散兮,陵迟而堵溃。
6.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
7.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8.复与两钱散,成得药,去五、六岁。
9.未知即是《通俗文》,为当有异?
10.然其痛心疾首,恳恳必以逐满为职志者,虑不数人。
五、写出下列训诂学家的主要著作(每小题1分,共8分)
1.方以智
2.桂馥
3.刘熙
4.五臣
5.戴侗
6.郝懿行
7.蒋礼鸿
8.高诱
六、写出下列著作的作者及主要内容(每小题4分,共12分)
1.方言
2.经典释文
3.说文解字注
七、试对下文所运用的训诂方法作出具体分析说明(15分)
《楚辞·离骚》:“民好恶其不同兮,惟此党人其独异。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案:户服犹被服,二字同义连文。篇首“扈江蓠与辟芷兮”王逸注云:“扈,被也。楚人名被为扈。”户即扈字,《艺文类聚》卷三十八,《事类赋》引即为扈服,从知户服即扈服,第传本之异耳。户字不当如家喻户晓解也。下文云:“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户服同义连文,犹览察以同义连文矣。且上云党人,户服即承党人而言,不当复以户为起词也。
2008年03月16日 星期日 16:12
训诂学试题
一、解释下列训诂术语(每题3分,共15分)
1.形训
2.互训
3.犹
4.读曰
5.当为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我国的传统语言学(旧称小学)大体上包括三个部分,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谓义疏,也是一种传注形式,其名源于六朝佛家的解释佛典,以后泛指__________。
3.学习和研究训诂学,应该采取正确的态度,它要求实事求是、无征不信。具体说来,应注意如下三点:一曰__________;二曰__________;三曰__________。
4.谓和谓之不同:使用谓之时,被释的词放在谓之的__________;使用谓时,被释的词放在谓的__________。
5.《一切经音义》有两种,一种的编者是__________,凡__________卷;另一种的编者是__________,凡__________卷。
6.王念孙、王引之,世称高邮王氏父子,称他们的四部主要著作为高邮王氏四种,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破又称破字或易字,这个术语包含两个意思:其一是指用__________来改读古书中的__________。其二是指改变一个字原来的读音以表示意义的转变。
8.训诂的中心内容是释词,因此所谓__________,主要就是释词的方法。
三、辨识下列各题解释的正误(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10分)
1.诸将微闻其计,以告项羽。( )
微闻:略略听到。
2.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 )
保:依恃,凭仗。
3.察笃夭隐,孤寡存只。( )
笃:察。
4.杯觞引满从衣湿,墙壁书多任手顽。( )
从:随着。
5.牧童向日眠春草,渔父隈岩避晚风。( )
隈:躲在。
四、解释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每题2分,共20分)
1.青云满眼应骄傲,白发浑头少恨渠。
2.凡地之道,阳为表,阴为里,直者为纲,术者为纪。
3.男儿欲作健,结伴不须多。
4.自莽为不顺时令,百姓怨恨,莽犹安之。
5.犹将销铄而挺解也。
6.遂令大奴字天育,别养骥子怜神骏。
7.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8.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9.平明跨驴出,未委适谁门。
10.杏花两株能白红。
五、写出下列训诂学家的主要著作(每小题1分,共8分)
1.郝懿行
2.刘熙
3.张揖
4.颜师古
5.郭璞
6.服虔
7.邢昺
8.桂馥
六、写出下列著作的作者及主要内容(每题4分,共12分)
1.周礼正义
2.方言
3.敦煌变文字义通释
七、试对下文所运用的训诂方法作出具体分析说明(15分)
《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古人有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及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之家,到底气象不同。”此僵字实为倒下之义,《说文》人部:“僵,偾也。”足部:“踣,僵也。”都是倒义。《搜神记》卷六“僵树自立”条:“哀帝建平三年,零陵有树僵地,围一丈六尺,长十丈七尺。民断其本,长九尺余,皆枯。三月,树卒自立故处。”前云僵,后云立,显证僵即倒仆之义也。《文选》卷52曹 《六代论》:“百足之虫,至死不僵,以扶之者众也。”李善注引《鲁连子》:“百足之虫,断而不蹶,持之者众也。”《方言》:“跌,蹶也。”是蹶亦有倒义。
我的训诂学没有过,今年要在考,你要把书里面的例子看会了,你就能过了,给你的试题只是一个模式,参考后就看书吧,考试都是考书上的。别放过书上任何一个角落和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