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 正文

求 ∫ 1/x²(1+x²) 的不定积分 考研数学二考伯努利方程不

求 ∫ 1/x²(1+x²) 的不定积分

∫1/x(x²+1)dx 
=∫1/x-x/(x²+1)dx 
=∫1/xdx-∫x/(x²+1)dx 
=ln|x|-1/2ln|x²+1|+c
扩展资料:
求函数f(x)的不定积分,就是要求出f(x)的所有的原函数,由原函数的性质可知,只要求出函数f(x)的一个原函数,再加上任意的常数C就得到函数f(x)的不定积分。
求不定积分的方法:
1、换元积分法:
可分为第一类换元法与第二类换元法。
第一类换元法(即凑微分法)
第二类换元法经常用于消去被积函数中的根式。当被积函数是次数很高的二项式的时候,为了避免繁琐的展开式,有时也可以使用第二类换元法求解。
2、分部积分法
公式:∫udv=uv-∫vdu
(uv)=uv+uv
得:uv=(uv)-uv
两边积分得:∫ uv dx=∫ (uv) dx - ∫ uv dx
即:∫ uv dx = uv - ∫ uv dx,这就是分部积分公式
也可简写为:∫ v du = uv - ∫ u dv

考研数学二考伯努利方程不

考研数学二是不考伯努利方程大题目的,
但是,对于其基本概念可能会有选择之类的小题目,
你应该到考研网看看考试大纲!!

微分方程的特解怎么求

二次非齐次微分方程的一般解法

一般式是这样的ay+by+cy=f(x)

第一步:求特征根

令ar²+br+c=0,解得r1和r2两个值,(这里可以是复数,例如(βi)²=-β²)

第二步:通解

1、若r1≠r2,则y=C1*e^(r1*x)+C2*e^(r2*x)

2、若r1=r2,则y=(C1+C2x)*e^(r1*x)

3、若r1,2=α±βi,则y=e^(αx)*(C1cosβx+C2sinβx)

第三步:特解

f(x)的形式是e^(λx)*P(x)型,(注:P(x)是关于x的多项式,且λ经常为0) 则y*=x^k*Q(x)*e^(λx) (注:Q(x)是和P(x)同样形式的多项式,例如P(x)是x²+2x,则设Q(x)为ax²+bx+c,abc都是待定系数)

1、若λ不是特征根 k=0 y*=Q(x)*e^(λx)

2、若λ是单根 k=1 y*=x*Q(x)*e^(λx)

3、若λ是二重根 k=2 y*=x²*Q(x)*e^(λx)(注:二重根就是上面解出r1=r2=λ)

f(x)的形式是e^(λx)*P(x)cosβx或e^(λx)*P(x)sinβx

1、若α+βi不是特征根,y*=e^λx*Q(x)(Acosβx+Bsinβx)

2、若α+βi是特征根,y*=e^λx*x*Q(x)(Acosβx+Bsinβx)(注:AB都是待定系数)

第四步:解特解系数

把特解的y*,y*,y*都解出来带回原方程,对照系数解出待定系数。 最后结果就是y=通解+特解。 通解的系数C1,C2是任意常数。

拓展资料:

微分方程

微分方程指描述未知函数的导数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方程。微分方程的解是一个符合方程的函数。而在初等数学的代数方程,其解是常数值。

高数常用微分表

唯一性

存在定一微分程及约束条件,判断其解是否存在。唯一性是指在上述条件下,是否只存在一个解。针对常微分方程的初值问题,皮亚诺存在性定理可判别解的存在性,柯西-利普希茨定理则可以判别解的存在性及唯一性。针对偏微分方程,柯西-克瓦列夫斯基定理可以判别解的存在性及唯一性。 皮亚诺存在性定理可以判断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的解是否存在。

求微分方程变传递函数,详细过程,感激不尽

以一个二阶线性常微分方程为例说明求传递函数的过程:
系统的输入函数:x(t);系统的输出函数为:y(t);对应的微分方程为:
ay +by+cy = px +qx (1)
a,b,c,p,q 均为常数;一撇表一阶导数、两撇表二阶导数。
对微分方程(1)两边作拉氏内变换:
(as²+bs+c)Y(s) = (ps+q)X(s) (2)
其中Y(s)、X(s)分别为输出和输入函数的拉氏变换。
由(2)可以解出(1)的传递函容数:
H(s)=Y(s)/X(s) = (ps+q)/(as²+bs+c) (3)
即微分方程输出的拉氏变换与输入的拉氏变换之比
即为传递函数。

sin2x,cos2x,tan2x分别是多少?

二倍角公式。
sin2x=2sinxcosx。
cos2x=(cosx)^2-(sinx)^2=2(cosx)^2-1=1-2(sinx)^2。
tan2x=2tanx/(1-(tanx)^2)。
倍角公式,是三角函数中非常实用的一类公式。就是把二倍角的三角函数用本角的三角函数表示出来。在计算中可以用来化简计算式、减少求三角函数的次数,在工程中也有广泛的运用。倍角公式是三角函数中非常实用的一类公式。


扩展资料
定理
正弦函数的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 a/sin A=b/sin B=c/sin C
正弦函数的定理在三角形求面积中的运用-
S△=c2sinAsinB/2sin(A+B)(S△为三角形的面积,三个角为∠A∠B∠C,对边分别为a,b,c,)
S△=1/2acsinB=1/2bcsinA=1/2absinC (三个角为∠A∠B∠C,对边分别为a,b,c,参见三角函数)
另外,当sin值在180~360之间会出现负数,在360以上则会重复。

第一数学归纳法与第二数学归纳法一样吗?什么时候用第一数学归纳法,什么时候用第二数学归纳法?

第一数学归纳法:①验证n=1时,命题正确 ②假设n=2时,命题正确 ③证明n=k+1时,命题正确。
第二数学归纳法:①验证n=1时和n=2时命题都正确 ②假设n<k时命题正确 ③证明n=k时命题正确。
例如,证明Dn=3^(n+1)-2^(n+1) 此时就需要用第二数学归纳法
希望能够帮到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