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 正文

如何分析诗歌人物形象描写人物手法 诗歌鉴赏答题的有关模式(如艺术特色)...

如何分析诗歌人物形象描写人物手法

一、看背景 
结合注释告诉的背景来迅速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如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题—— 
春日即事①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在这道题中,注释①告诉我们李弥逊“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第二题问“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联系背景答题就很容易切入. 
二、看关键语言(标题、结尾诗句、诗眼) 
古诗中的关键语言,例如标题、结尾诗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诗眼的词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 
三、看体裁 
如果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赏析诗歌语言的凝炼性、形象性. 
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分析表现手法时则从“托物言志”角度出发.(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如果是抒情诗,则从写的景物(具体名词)中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在回答诸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欣赏这句诗”等问题时,就考虑是否应该答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借物抒情、情景交融). 
四、看技法 
一抒情手法 
⑴直抒胸臆 
⑵间接抒情 
A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B借景(物)抒情 C情景交融 
二描写手法 
①对比:勾画……的生活画面,突出表现诗人……的情感,或表达了对生活、社会的……思考. 
②衬托(映衬、反衬、烘托) 
③渲染(三次或三次以上描写铺排) 
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三修辞手法 
⑴用典——借用神话故事、历史人物活动、古诗文 
⑵借代——含蓄、委婉,表达特定的感情
⑶比喻——形象生动,寄托感情;或语言深入浅出地揭示生活哲理.想象、联想,设想奇巧,勾画了……的生活或社会图景.
⑷双关——意在言外,耐人寻味,具含蓄美.
A谐音双关,含蓄,富有情趣.【如“东边日出西边晴,道是有晴(情)还无晴(情).】B语意双关 
⑸拟人,景和物人格化,形象生动,寄托感情;或情景交融,物我一体;或借物喻人,象征.
⑹夸张,突出特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或造成奇特的意境,表现浪漫主义的情感.
⑺反复,连用某字,突出特点或某种情感.
⑻设问,一问一答,富有情趣;反问,增强说服力,发人深醒. 
⑼反语,讽刺. 
⑽互文:“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烟笼寒水月笼沙”、“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等. 
四其它表现手法:虚实相生 
五、看意象 
⑴柳 
“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蛾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⑵月亮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⑶菊花 
坚贞、高洁品格的象征.陶渊明“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 
⑷梅花 
冰清玉洁、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⑸松 
坚贞、高洁的品质.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⑹莲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⑺梧桐 
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⑻杜鹃鸟 
杜鹃是凄凉、哀伤的象征.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⑼鹧鸪鸟 
旅途艰险的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⑽寒蝉 
悲凉的同义词.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 
⑾鸿雁 
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⑿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等等. 
⒀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⒁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⒂芳草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睛翠接荒城.” 
⒃乌鸦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如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马致远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⒄猿啼 
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⒅羌笛 
凄切之感,如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⒆水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李煜词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⒇鸿鹄 
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如“鸿鹄去不返,勾吴阻且深”(《感遇二首》柳宗元)

诗歌鉴赏答题的有关模式(如艺术特色)...

  古典诗歌鉴赏答题模式   1、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作者的思想意趣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有以动衬静,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3)对比。(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答题步骤:   ① 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② 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③ 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3、分析语言特色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答题步骤:   ① 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② 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③ 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春 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步骤① 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   步骤② “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步骤③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4、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①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5、 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提问变体:人们认为某词是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原因?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① 解释该词在诗中的寓意。   ② 指出突出了什么主旨。   ③ 从构思上考虑。也就是诗人是怎样把该词与主旨联系起来的。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步骤①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   步骤② 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   步骤③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6、鉴赏景物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景物的?   提问变体:这首诗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什么画面?是如何展示的?   解答分析:古代的诗人常常用一定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来描绘景物(参见题型1);同时注意十分写景的角度,或动静结合,或由远到近,或形、声、色兼俱,或视觉、听觉、嗅觉综合运用,使画面富有层次感、立体感和谐感,体现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答题步骤:   ① 准确说出表现手法和写景的角度。   ② 抓住主要景物具体描述画面,要适当展开联想与想象。   ③ 概括画面特征或分析思想感情。   7、体会诗句型   提问方法:这句诗好在哪里?   提问变体: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或简析这句诗的作用和艺术效果。   解答分析: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的。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理解一句诗一定要联系上下句结合全诗进行。   ☆答题步骤:   ① 指明表现手法。   ② 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   ③ 简要说明艺术效果。   谒 金 门 冯延已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按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举头闻鹊喜。   试简析“碧玉搔头斜坠”的好处。   步骤① 通过描写女子头上的装饰(细节描写)。   步骤② 反映女子久等情人不来的心绪不宁和慵懒。   步骤③ 诗人没有直接刻画人物心理 ,而是借助形象的描写,因此使这首词含蓄而不直白,令人产生无限遐。   8、分析构思(结构思路)型   提问方法: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   解答分析:诗歌思有路,一首诗句与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那么,分析诗的结构思路,必须把握诗句的关系。有的诗先写景后抒情,有的先叙事后抒情,还有铺垫、过渡、烘托、起承转合之说。   ☆答题步骤:   ① 逐句概述诗句的内容。   ② 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   ③ 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   9、续写型   提问方法:列出对其中几句诗(联)的解说,然后要求补写对空缺句(联)的解说。提问变体:无。   解答分析:做这样的题目,要分析列出项,再对照它们续写空缺项,做到角度一致。主要方法是按照古代诗歌的起、承、转、合的结构方式答题。   ☆答题步骤:   ① 概括诗句的内容。   ② 说明与上句的关系。如果补写的是对最后一句(联)的解说,须注意它的呼应、总结、点睛的作用,总之,就是一个“合”。   ③ 对句中用得好的词语、表现手法的作用效果或思想感情作简要描述分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