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 正文

如何撰写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学案例 什么是小学语文活动课

如何撰写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学案例

一般情况下,撰写教学案例要写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写案例事实,二是写案例分析。 撰写案例事实,是“讲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由于教师对教学事件比较熟悉,叙述的事实比较具体,加之教师对写记叙文不会感到困难,所以描述教学事件也就得心应手。撰写案例分析需要进行论述,但是这里的论述是就事论理,是针对具体问题发表自己有针对性的意见或建议,不涉及很多的人和事,不需要高度的抽象概括,难度不大。 只要我们认真研究,都有可能写出有价值案例分析;只要认真地运用教学理论深入分析教学案例,都有可能提出独到的见解。

什么是小学语文活动课

一、小学语文学科活动课的功能与任务
  活动课的本质功能与任务在于育人。从智力活动的意义来看,“活动”具有极大的教育意义。因“活动”在于使儿童动手、动脑去、“工作”,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由儿童亲自进行计划、观察、操作,运用机智,这本身就创造了教育意义,活动课本身就有极大的育人功能。活动课作为小学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学科课程共同担负着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身心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重要任务。尤其在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与爱好、特长方面,其功能更为显著。天津市河西区教育局制订了一份《小学活动课指导纲要》,对小学活动课的功能与任务提出四项:(1)陶冶情操,培养品德;(2)丰富知识,扩大视野;(3)发展特长,增长才干;(4)增强体质,强健体魄。这四项功能和任务是比较全面的。
  小学语文活动课的功能和任务,应该在小学活动课的功能与任务的基础上,突出小学语文特点。小学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学科,学生学习语文,要真正掌握语文工具,发展语言能力,这是语文学科的功能与任务之一,也是最基本的功能与任务。小学语文又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学科,学生掌握语文工具,还可以提高思想品德,陶冶情感,这是语文学科的功能与任务之二。小学语文还是基础工具学科,学生掌握语文工具,还可以学到文化科学知识,提高认识能力,这是语文学科的功能和任务之三。小学语文学科的这些功能与任务,都是在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的统一体中实现的。
  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功能与任务,以及活动课的功能与任务,小学语文活动课的功能与任务,应着眼于发展学生独立的语文能力、思维能力。小学语文活动课的具体任务,应该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爱好;丰富和扩大语文知识和文化知识领域;培养学生善听、善说、善读、善写、善书、善表演等语文能力及习惯;从而陶冶美感情操,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训练自主独立的个性,学习做人的言行、品德、习惯。一句话,语文活动课,就是要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爱好、志趣、特长和理想。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书五种能力。而语文活动课为什么提出善听、善说、善读、善写、善书、善表演的语文能力呢?为什么增加一个善字呢?所谓“善”,就是“长于”、“能做好”的意思。如在语文学科课上学了读书,而在语文活动课上,就要培养学生“善”读能力,把书读好。这也就是小学语文学科课程和语文活动课在要求上的不同点之一。
  小学语文活动课的内容范围,主要是:说话、听力、读书、作文、书法、表演几个方面。每一项的具体内容很多。如读书方面的内容有文学作品类、科技知识类、应用文类等。而文学作品类又有:诗歌、散文、小说、童话、传记等。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爱好,以及语文学科教学的需要而选择。
  二、 内容与作业的设计应富于教育性、知识性、创造性。它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一)活动内容要有趣味性
  如果儿童的活动没有情感和欲望,如果活动没有提供给儿童发挥精力的余地,儿童就不会感到有意思。因此,活动课必须有学生自己的独立活动,这参与本身,就会引起学生的兴趣。
  有了兴趣,还看是由哪一类的目的和行为来支持兴趣。如练习表演,是为了好奇,是为了学习表演参加演出比赛,还是为了学习表演的本领而充实自己,将来有志做一名演员?兴趣是暂时的,还是持久的?兴趣是一种兴奋,还是蕴藏着理智活动?教师应认真观察及时指导。对某一项活动内容,要指导学生由暂时兴趣变为持久的兴趣,由一时的兴奋变为理智参与的兴趣。
  (二)活动内容要具有内在价值
  要引导儿童具有持久的兴趣,目的明确的兴趣,有理智参与的兴趣,活动内容必须具有内在价值。所谓内在价值,即知识本身的价值,也就是知识的实用价值,知识的教育价值,知识的智力价值。不在于活动的表面性、形式化。要使活动内容既富于儿童情趣,同时更要贴近儿童的生活,使之感到学习活动是生活中所需要的。
  (三)活动内容要突出“新”字
  一项活动如果不把儿童的思想引向一个新境界,无论儿童多么愉快,也无多大教育价值。要把儿童的思想引入到以前没有探究过的问题上去,通过观察、阅读、写作、搜集或与专家接触,使儿童获得新知识、新认识,把儿童带进一个新领域。
  (四)活动内容要有连续性
  要达到活动目的,完成活动计划,还必须使活动内容有发展的可能性,使之自然地连续起来。教师的责任在于观察这一段活动课的成果,发现存在问题,提出应该继续探究的课题,留待下次活动课解决。例如在改作文的活动课上,发现大部分学生不会修改词句,那么下次的活动课内容,就应该以如何修改词句为内容开展讨论或练习。使活动课的作业成为连贯的、有次序的活动,使活动的前一步为后一步打下基础,逐步增加新内容,以积累的方法向前推进。这样可使学生不断充实,使他们的能力扎实地发展。
  (五)活动内容要适当配合学科教学
  小学语文活动课的作业内容应有自己的体系,但是也要适当配合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这是学科活动课的特点。(1)从内容上配合。如在语文课堂上读了巴金先生的《海上日出》(第9册),语文活动课上可以选读日本作家德福芦花的《海上日出》;语文课上读了老舍先生的《猫》(第9册),语文活动课可以选读菡子的《八只小猫》,可以对照、比较去读,这是一种横向比较。还可以从程度深浅上作纵向比较,如四五年级语文活动课选读峻青的《瑞雪》,可联系三年级读过的课文《瑞雪》进行比较阅读。从而可以体会出所写的深浅水平不同。(2)从读写方法上配合。例如语文阅读课上正训练学生理清文章的条理,作文课上也正要求写的文章条理清楚,那么在语文活动课上,如果是阅读,也应着重训练理清文章条理;如果是作文,也应要求写的文章条理清晰。
  三、小学语文活动课的类型
  (一)阅读类
  1.阅读欣赏、评论型。阅读欣赏、评论一篇作品;两篇作品比较评论,欣赏;一位作家数篇作品的阅读欣赏和评论。
  2.读书汇报型。可以一班或一组读一篇文章,共同汇报读书心得;可以个人自由选读文章、书籍,读后汇报交流。
  3.资料搜集型。可以围绕一个专题搜集资料;可以围绕一种题材或一种体裁搜集文章;还可以搜集一位伟人、名人的事迹、作品等。
  4.读写方法训练型。从读中学写。如学习选材;学习理解和表达主题思想;学习分段、概括段意和作文列提纲;学习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等等。
  5.速读训练型。同类水平、同等字数的文章,要求逐步减少阅读时间;同一时间内,要求逐步增加阅读文章的字数和难度。
  (二)口头表达类
  1.会话型。
  2.演讲型。
  3.朗读型。
  4.讨论型。
  5.表演型。
  (三)书面表达类
  1.写作型。应针对每位儿童在写作上的长处或问题,指导选题写作。
  2.改文型。自改、互改。
  3.评论作文型。
  (四)听力训练类
  1.听记型。同学间相互听写,低中年级听记详细内容;高年级可听记要点。
  2.听课文复述型。
  3.听故事写文型。
  (五)书法类
  无论哪一类活动,都要注重走出去参观、访问活动,请进来报告、示范指导活动。使活动课成为联系学生实际、联系生活、联系社会的大课堂。

小学语文情感与态度维度包括哪些

语文课程标准说:“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请你对照这三个维度,分析语文课程的10点“总目标”。
答:语文新课程的总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是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现就这三个维度分析语文课程的10点“总目标”
 一、认识和能力
《课标》将中小学语文课程的工具性目标指向学生的语言能力——“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这就离不开语言实践,其基本方式也就是听、说、读、写,包括多交际、多读书、读好书和多进行写作实践。这种实践,不限于学校、课堂和书本。
“总目标”的6-10条是对课程中知识和能力的具体规定,是“知识和能力”教学的基本依据。对待语文课程知识的教学,在过去我们只要求学生读考试文段、做与考试有关的基本练习,把语文实践理解成纯粹的考试、检测,严重忽视了语文学习的本体需要。而从三维角度出发的新课程,如第七条:“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除知识练习外更注重的强调积累与语感的培养、个性发展等。同时,阅读方法的运用、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对“知识和能力”这一维度也应有新的理解,应具备的语文能力不能仅仅局限于过去的相对狭隘的听说读写能力。课标第六条“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第七条“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第十条“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目标提出了“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知识与能力的维度
二、过程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突出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成为获得学习方法和能力发展的过程。这一目标维度从现代课程观出发,认为课程不再是学科的总和,而是“体验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提出并形成新知识的过程。学生是课程实施中的主体,他们在这一过程中的体验本身就是财富,将会对其未来发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课程标准强调在实践中学习,总目标第九条:“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指出了能主动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在实践过程中学习、运用语文。“方法”,应该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应伴随着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情感的体验,审美的陶冶,如影随形,而不能游离其外。例如探究性学习,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独立地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自主发展。所以三维下的语文实践是改变过去重知识传授和被动接受的倾向,让学生在新的学习方法中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亲历过程,在过程中学习,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现的是语文的人文性,强调的是给学生广博的文化浸染。语文学科的学习内容主要是表达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各类文章。因而对语文课程教学对三维目标提出更高要求。下面分三个方面对课程目标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分析说明。
(1)情感态度。语文课程总目标2-3条是对情感态度的具体要求。第二条“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和第三条“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新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涵盖传统的思想教育的精华,以及现代意识、多元文化、和语文学习兴趣、信心、习惯的培养。
(2)价值观。语文学科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所以既要重视语文学科对学生在文学,情感诸方面的熏陶和感染作用,又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语文学科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课程总目标第一条“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注意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社审美情趣。”第四条“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总结以上两点,可以得出,要学语文,更要学做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语文课程中的统一。语文教学应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重要维度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语文学习是极具个性化的,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常言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也要鼓励并引导学生全方位的去体验文本中的感情,并说出写出读后感,而不应该以文本烦琐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丰富的阅读实践。语文学科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文章都包含浓厚的感情色彩。因此,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在经历和实践中感受体验文中的蕴含的感情,形成一定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小学语文的定义是什么

  小学语文的定义:   语文,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文及汉语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我们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   [哲学] 语文是进行表述、记录、传递口头或书面信息的文字言词的物质存在形式;语文是描述事实、引证思维、陈述思想、表达意志、抒发情怀、及改造事物和思想的信息定位的一种意识存在内容(这些内容其信息原意因语言文字固有的释义格韵等特性可能受到限制改变或得到发挥变化)。   在我国台湾省该科目被称为“国文”而不是“语文”。   语文的全称是语言文化。

目前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有多少个版本?

1、人教版。这套教科书在低年级着眼于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中、高年级则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编排上,避免烦琐,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

2016年9月起,人教版教材使用区开始试行部编新版教材,2017年9月起,部编新版教材在全国使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适度降低了汉语拼音教学的难度,把拼音的教学往后推了一个多月,并增加了古诗文内容。 

2、苏教版。经教育部核准,江苏教育出版社于2001年初启动了与课程标准配套的义务教育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的编写工作。2001年秋,该教科书开始在全国12个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试用。3、北师大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是以《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其中一年级上册已用于首批国家课程改革实验中。

4、湘教版。湖南教育出版社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1~2年级),已由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于2003年下期进入实验区。

5、西师版。西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是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经国家规划,并由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教科书。

它是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实验研究”课题成果的基础上,经过教改实验和调查研究编写而成的。编写队伍由三结合的班子构成——其一、高校教授、文学博士、教育博士;其二、小学语文教研员;其三、小学一线骨干教师。

6、鄂教版。2002年,鄂教版语文实验教科书的立项申请获得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批准,正式进入编写阶段。2003年5月,鄂教版语文实验教科书一、二年级,七、八年级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并从当年秋季开始在省内部分试验区使用;

2004年5月,三、四年级,九年级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2005年4月,鄂教版语文五、六年级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通过。

7、语文版。语文版小学课标语文A版教材由语文出版社教材研究中心编写,史习江、李守业主编,因其最先通过教育部教材审定专家的立项审定和编写审定,故按音序排为A版。

语文版小学课标语文S版教材由语文出版社和十二省小学语文教材编委会共同编写,王均、杨曙望主编,因十二省编委会打头字母是S,故称S版。

扩展资料

发展历程

1951年秋,由人民教育出版社重新编写或修订的中小学教材出版,在全国正式使用。这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版”)第一套全国通用的小学语文教材。第一套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较为简单,内容中很多是关于毛泽东的,常常开篇就是毛主席祝词。

1956年秋,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第二套小学课本出版,但这套教材只使用了两年——1958年“大跃进”之后,在“教育大革命”的影响下,有关部门停止了这套教材的使用。

1961年秋,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的十年制中小学教材开始向全国供应。这是人教版第三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此后,人民教育出版社开始进行十二年制教材的研究、准备工作。1963年秋,新编各科课本的第一册在全国正式供应。这是人教版第四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

1976年到1978年间,国内的中小学教材使用较为混乱。

1977年,教育部决定以十年制为中小学的基本学制。1978年秋,中小学各科课本的第一册同时在全国供应。这是人教版第五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

粉碎“四人帮”之后,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此后的教材使用也相对的稳定。其中有些小学语文教材的使用年限超过10年。

1982年秋,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的十二年制中小学教科书开始向全国供应。这是人教版第六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

1987年秋,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新颁布教学大纲,对中小学教材进行全面修订、改编后开始陆续出版。这是人教版第七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

1986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施行。1988年国家教委据此制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大纲初审稿。1990年秋季,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教材出版。这是人教版第八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

1992年8月,国家教委发布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共24科教学大纲(试用)。1993年秋,人民教育出版社按照新大纲重新编写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开始供应全国。这是人教版第九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前后共使用了十几年。

现行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被称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这也是人教社编辑出版的第十套教材。该教材根据2001年5月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编订。2001年开始使用,由一年级开始,逐年推开。

2001年1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发布《关于启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通知》,全国的基础教育开始实行“课程改革”。此后,国家放开了教材的编写权,过去的教材是围绕教学大纲,必须使用人教版教材;实行“课程改革”后,各出版社都可以编写教材,各地也可以选用不同的教材教学。 

2016年9月,使用人教版教材地区开始试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新版教材,该套新版教材在2017年9月起在全国使用。

《课时提优计划作业本》答案大全?

因为《课时提优计划作业本》有很多期,答案也有很多期。如果你想找答案,就在链接网页链接这里找,避免我全部复制过来让人看得混淆。
建议阅读的书籍:
小学组
低年级
《教材解析》、《金3练》、《江苏密卷》
中年级
《非常课课通》、《计算能手》、《默写能手》(分小学英语和小学语文)、《听力能手》
高年级
《教材解析》、《提优训练》、《默写能手》
中学组
7年级
《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非常课课通》、《实验班提优训练》、《新课时作业》
8年级
《教材解析》、《江苏密卷》、《课时作业本》、《学霸题中题》
9年级
《名师点拨》、《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课时提优计划作业本》、《5年中考3年模拟》
新课标阅读
《骆驼祥子》、《朝花夕拾》、《格列佛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