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的结束语怎么写
语文教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也是一门艺术。要上好一堂语文课,如同要演好一出戏。而结束语则作为这一出戏的压轴部分。虽然才短短几分钟,却是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好的结束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水到渠成之效,往往能让人余音绕梁,不绝如缕。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本人是如何设计语文课堂教学的结束语。
一、课外引活水。语文教学,除了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知识,还应把学生的视野由课内引向课外,使学生自觉地去课外寻求知识,以弥补课堂教学之不足。因此,教师宜在课堂教学临近尾声时,用简短的话语向学生介绍与课文有关的内容,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扩展。
二、卒章升感情。德国的第斯多惠强调:“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关于激励、唤醒、鼓舞。”作为语文教育者必须既教文,又育人;既是科任教师,又是生活导师和品德引路人。在教学终了之时,教师运用准确精练的语言,对课文的精要之处进行点化、揭示,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真正达到文章“如出我手,如出我口”的境界
三、悬念诱思考。‚苏霍姆林斯基说:“能够把少年拴在你的思想上,引他们通过一个阶梯走向知识,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重要特征。”课堂教学的结尾也应像文章的结尾一样,讲究意在笔后、悬念迭出,回味无穷,给人一种课已结束而意未尽的感受。因此,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有时采用巧设悬念的方法,能收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艺术效果。
四、对照促理解。有比较,才有鉴别。这种结束课堂教学的方法,就是在课堂教学结束之际,从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有所侧重地将课文与以前学过的其他课文进行对照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概括提钩要。这是最常用的一种结束方法。它是对教学内容、课文特色作提纲挈领的总结和归纳,是对知识进行条理化和系统化的工作,意在让学生由博返约,纲举目张,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自然,用语必须简明扼要,力戒重复罗嗦、拖泥带水,避免产生消极作用。
六、想象出创新。课堂教学固然要求引导学生从课本出发,到课文中找答案,但也不能停留在只对课文挖掘,而要点拨激发学生改变思维常规,对课文进行创新理解,读出新义,引出新见解。尤其是文学作品,本人常用此法让学生对课文进一步提出自己的见解或批评,以此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七、作业巩成果。一堂课讲完了,学生掌握得怎样,教师心中往往是无底的,这时需要通过提问、测验等手段来调查实情。因此,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抓住一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重点、难点,设计一些精巧的问题,通过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强化和巩固所学内容,以实现知识和技能的迁移。比如,本人每每教学完一篇文言文,总要就文中的一些重要文言现象,诸如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等.进行抽查学生。事实证明,必要的测验是能反馈教学情况的,而且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和提高学生能力,同时也能指导自己的教学.
目前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有多少个版本?
1、人教版。这套教科书在低年级着眼于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中、高年级则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编排上,避免烦琐,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
2016年9月起,人教版教材使用区开始试行部编新版教材,2017年9月起,部编新版教材在全国使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适度降低了汉语拼音教学的难度,把拼音的教学往后推了一个多月,并增加了古诗文内容。
2、苏教版。经教育部核准,江苏教育出版社于2001年初启动了与课程标准配套的义务教育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的编写工作。2001年秋,该教科书开始在全国12个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试用。3、北师大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是以《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其中一年级上册已用于首批国家课程改革实验中。4、湘教版。湖南教育出版社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1~2年级),已由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于2003年下期进入实验区。
5、西师版。西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是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经国家规划,并由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教科书。它是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实验研究”课题成果的基础上,经过教改实验和调查研究编写而成的。编写队伍由三结合的班子构成——其一、高校教授、文学博士、教育博士;其二、小学语文教研员;其三、小学一线骨干教师。
6、鄂教版。2002年,鄂教版语文实验教科书的立项申请获得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批准,正式进入编写阶段。2003年5月,鄂教版语文实验教科书一、二年级,七、八年级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并从当年秋季开始在省内部分试验区使用;2004年5月,三、四年级,九年级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2005年4月,鄂教版语文五、六年级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通过。
7、语文版。语文版小学课标语文A版教材由语文出版社教材研究中心编写,史习江、李守业主编,因其最先通过教育部教材审定专家的立项审定和编写审定,故按音序排为A版。语文版小学课标语文S版教材由语文出版社和十二省小学语文教材编委会共同编写,王均、杨曙望主编,因十二省编委会打头字母是S,故称S版。
扩展资料
发展历程
1951年秋,由人民教育出版社重新编写或修订的中小学教材出版,在全国正式使用。这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版”)第一套全国通用的小学语文教材。第一套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较为简单,内容中很多是关于毛泽东的,常常开篇就是毛主席祝词。
1956年秋,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第二套小学课本出版,但这套教材只使用了两年——1958年“大跃进”之后,在“教育大革命”的影响下,有关部门停止了这套教材的使用。
1961年秋,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的十年制中小学教材开始向全国供应。这是人教版第三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此后,人民教育出版社开始进行十二年制教材的研究、准备工作。1963年秋,新编各科课本的第一册在全国正式供应。这是人教版第四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
1976年到1978年间,国内的中小学教材使用较为混乱。
1977年,教育部决定以十年制为中小学的基本学制。1978年秋,中小学各科课本的第一册同时在全国供应。这是人教版第五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
粉碎“四人帮”之后,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此后的教材使用也相对的稳定。其中有些小学语文教材的使用年限超过10年。
1982年秋,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的十二年制中小学教科书开始向全国供应。这是人教版第六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
1987年秋,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新颁布教学大纲,对中小学教材进行全面修订、改编后开始陆续出版。这是人教版第七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
1986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施行。1988年国家教委据此制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大纲初审稿。1990年秋季,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教材出版。这是人教版第八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
1992年8月,国家教委发布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共24科教学大纲(试用)。1993年秋,人民教育出版社按照新大纲重新编写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开始供应全国。这是人教版第九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前后共使用了十几年。
现行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被称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这也是人教社编辑出版的第十套教材。该教材根据2001年5月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编订。2001年开始使用,由一年级开始,逐年推开。
2001年1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发布《关于启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通知》,全国的基础教育开始实行“课程改革”。此后,国家放开了教材的编写权,过去的教材是围绕教学大纲,必须使用人教版教材;实行“课程改革”后,各出版社都可以编写教材,各地也可以选用不同的教材教学。
2016年9月,使用人教版教材地区开始试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新版教材,该套新版教材在2017年9月起在全国使用。
语文课堂过渡语有哪些大神们帮帮忙
内容摘要:文章有了过渡,才能成为生气灵动的整体,作一堂优质量的课,也要凭借教师运用过渡的功夫,才能使教学的全过程机理严谨,统体皆活。为语文课堂增添一份别样的魅力。 关键词:过渡语 语文课堂 魅力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上学生的脑力劳动效率。”有魅力的课堂评价语,它是滋润学生心灵的甘泉,是教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的金钥匙。所谓课堂过渡语是指教师在讲授新的内容之前,有目的、有计划、并用一定方法所设计的简练概括的教学语言,这种语言在课堂上能够起到承上启下、衔接组合的作用。 一堂课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可以进行分割切换的。 也就是说,一堂课是由教师对几方面知识内容的传授组成的。之所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因为在这几个方面内容的组合衔接上常常有其独到的妙处——简洁明确、自然得体、紧密连贯——如行云流水,天衣无缝,让人不知不觉。因此,在课堂上起到一种衔接组合作用的过渡语如果说得好,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加课堂教学效益,必将起到有益的作用。 一、过渡语:串起全文的线。 就以《称象》一课设计为例,开篇老师从“那头又高又大的大象说起,引导学生直奔对象。“线头鲜明,绝不旁逸斜出”。当小朋友找到官员们的办法后,在过渡语中利用小朋友的概括评价过渡,并引入下文,是这条线形成一条曲折,在质疑当中,老师的过渡语简明扼要“小朋友,这段话中有无数个小问号,读书贵在质疑,快举起你的小手,把小问号说出来。”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过渡语。激励小朋友勤于思考,灵活运用知识。“收线有力”这篇课文整体来看,老师设计的过渡语串起了阅读学习的主线,且语言整齐、生动。 二、 过渡语:激发学生兴趣的钥匙。 一个好的过渡语与一句平庸的过渡语区别就是事半功倍与事倍功半。有位老师在上一堂作文课------打电话时,很好地证实了这一点。导入中她以“童年是多么美好,童年的歌儿是多么的美妙,孩子们,当你们即将迈入少年的行列,让我们重温那些歌谣”。小朋友随着音乐的旋律欢快地唱起了《打电话》这首歌谣。这比直接出示作文题目好,能打破以往的沉闷、乏味。作文提不起劲儿,作文老师通过诗化语言,一下子激发了写作的兴趣。 在学习例文,说话练习后,老师以“写作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小朋友倘把记忆深处那次打电话写下来,你的成长日记中必定会增添新的一页,还犹豫什么呢?趁热打铁”。作文尾声之际,孩子写的热情再次被点燃。老师过渡语水到渠成。 (三) 过渡语:吸引学生进入情境。 通过富有吸引力情境的创设,将学生从一个浪尖带到另一个波峰上去,以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转换和课堂整体结构安排的天衣无缝。教学《庐山云雾》一课时,是这样引导过渡的:“庐山除了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还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山峦,更吸引人的是它那神奇美丽的云雾。今天请大家随着作者的脚步去细细领略一番。在乘车登山的路上,首次映入眼帘的是怎样一幅‘奇景’?”学生通过阅读,用生动的语言绘声绘色地把第一个波峰(山间云变成浓雾的奇景)尽情地欣赏一番之后,我又往前推进说:“浓雾瞬息万变,美景引人入胜,而牯岭的庐山雾更是神秘莫测,趣味无穷。它的神秘在哪里呢?”学生简要介绍第二个波峰之后,我又立即过渡:“此景只堪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见?牯岭可真算得上是人间仙境。现在,我们站在‘大天池’处,来观看庐山云雾中最壮观的一景——云海……”“一路行来,我们在沿途见到了哪些奇景?”……最后:“面对这瞬息万变的庐山云雾,怪不得北宋伟大诗人苏东坡要大叹‘不识庐山真面目’,更难怪清代的一代学者要自称‘云痴’,恨不得‘餐云’、‘眠云’。”这一系列富有艺术情趣的设问语言,把学生安然地从一个波峰送到另一个波峰上去时,一堂课就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 (四) 过渡语:设置悬念,让学生主动思考。 一个好的问题,一个精彩而恰到好处的悬念可以引发学生主动去思考,去学习。例如教《蛇与庄稼》一课,在指导学生学习时,我就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1)为什么洪水过后接连几年庄稼总得不到好收成呢?(2)老农根据什么想出了一个“奇怪”的办法?这是一个什么样“奇怪”的办法?(3)为什么把蛇放到田里庄稼就获得了好收成呢?学生由于好奇就纷纷地寻找答案。通过阅读,他们很快就知道事物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在此被他们一览无余。单靠教师乏味的直叙,学生是很难理解事物间这其中深奥的内在联系的。因此,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阅读,去理解课文,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也帮助他们认清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综上所述,教师在课堂中的过渡语的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在教育界正大力提倡阅读教学,目的是重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理解祖国语言文学的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妥善地对过渡语进行认真的审视,使学生能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使课堂中能更充分地体现出教师的“教”和“学”的双边活动。 文章有了过渡,才能成为生气灵动的整体,作一堂优质量的课,也要凭借教师运用过渡的功夫,才能使教学的全过程机理严谨,统体皆活。但在处理课堂过渡语时值得注意的是:课堂过渡语的导引性和衔接性。因此,在使用上一定要注意得体自如,瞻前顾后,在“导”与“接”上显能耐。 泗阳双语实验学校 王晓明 语文
小学语文的定义是什么
小学语文的定义: 语文,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文及汉语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我们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 [哲学] 语文是进行表述、记录、传递口头或书面信息的文字言词的物质存在形式;语文是描述事实、引证思维、陈述思想、表达意志、抒发情怀、及改造事物和思想的信息定位的一种意识存在内容(这些内容其信息原意因语言文字固有的释义格韵等特性可能受到限制改变或得到发挥变化)。 在我国台湾省该科目被称为“国文”而不是“语文”。 语文的全称是语言文化。
有关于语文的卷首语(语句优美)
当第一片绿叶驱赶了沉睡的昏暗,太阳在重重的山峦升起,求知的信念叩响了心扉,悄悄的打开那扇门,当指尖触摸文字,一股暖流淌在心中,刹那,文学的花海涌向自己,没有忧郁,没有苦恼,迎来的是那久违的轻松与小小的满足,或许,那便是古人说的“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中自有黄金屋”吧。
六年级快毕业了,写什么卷首语?
写作思路:为期刊就社会的热点问题,针砭时弊、鞭辟入里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让读者很快感受到刊物的观点、主题,是期刊的主体思想的体现。
正文:
从小时候蹒跚学步,到长大后开闯自己的路,我们无不在学着走路。人生这条路似乎很长,却又可以让我们一眼望到尽头。因为凡是路都有终点。想想又觉得不无悲哀,为什么上天只让我们走一次。就算崎岖不平,每一段路都有一处独特的风景啊。
可是,换个层面想想,如果上天真的给了我们多次人生,人生也就失去了它奋斗的意义。只有一次青春,才懂得岁月的无情;只有一个人生,才让我们倍感珍惜。
可是为什么许多人直到错过青春、错过一生以后才哀叹不已呢?就像有个人,他拥有一双明亮的眼,却总是对周围的美好事物熟视无睹,直到突然有一天眼前失去了光明,才发觉自己所拥有的东西的可贵。
一年三百六十五里路,我们用脚步丈量着它。有人用慵懒的脚步;有人昂首阔步,脚步匆匆;有人则踯躅不前。不同的脚步也衡量着不同的人生意义。人生的路几万里,骏马疾驰,烟尘滚滚,以苦作酒,以乐当歌,方彰显它的意义。朋友,看好了方向,好好走好你的路吧。只是不要茫然妄走这一遭。
卷首语的格式是什么样的啊
卷首语的英文导言是: preamble 文章或杂志扉页的文章。 形式有散文、篇幅短小的故事或几句话。 卷首语:可以增添人性的关怀,每日更新20字左右,一段产业感言或者流行车评,题材内容涉及广泛。 《读者》的“经典卷首语”始于 1985 年第 1 期。本刊的老读者可能记得,那 一年的“卷首语”基本上是主编写的“本期导读”。1986 年,编辑部发现, 读者对“卷首语”的希求已在导读之上。于是编辑部决定,将“卷首语”的 版面让给名家和名篇。从此,《读者》的“卷首语”逐步演化为一个知名的 栏目。在编辑看来,每期的“卷首语”应是钻石之于珠宝;在读者看来,“卷 首语”则是精华之于精品。
职业生涯规划书(开篇语)
不少人都曾经这样问过自己:“人生之路到底该如何去走?”记得一位哲人这样说过:“走好每一步,这就是你的人生。”是啊,人生之路说长也长,因为它是你一生意义的诠释;人生之路说短也短,因为你生活过的每一天都是你的人生。每个人都在设计自己的人生,都在实现自己的梦想。
对企业而言,如何体现公司“以人为本”的人才理念,关注员工的人才理念,关注员工的持续成长,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而对每个人而言,职业生命是有限的,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规划,势必会造成生命和时间的浪费。
作为一名学生,我不由得考虑起自己的未来。在机遇与挑战粉墨登场的未来社会里,我究竟该如何扮演一个角色呢?作为当代大学生,若是带着一脸茫然,踏入这个拥挤的社会怎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使自己占有一席之地?有道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千真万确。对自己要做的或是将要做的事没有任何准备就是在为失败做准备!在以后应聘时从众多的应聘者中脱影而出?我们以后到底做些什么?我们以后往那些方面发展?我们所以我们有必要提前规划我们的未来,为我们以后的发展做好规划,也就是我们的职业生涯设计!
老师让我们给日记本取名字和卷首语 卷首语要与语文有关,并且要400字
一枕落花香 一些美丽的蝴蝶,我用锦囊收留它们,枕我如歌的年华。我的小小悲欢,只在这枕上——在这些落花上。虽然花朵已不再有昔日的鲜艳和芬芳,我却如此真切地感觉着它们露水中的一如初生婴儿的嘴唇。这些凋零了的花朵,在多少个晨昏,我一一拾起,轻抚那些粉红的、淡黄的、紫艳的、洁白的生命,如灵盈的蝶,在我掌上颤动。世界上有些东西仿佛专为我们而来。枕中的落花,就是一章一节的音乐:欲断还续的歌谣。在清凉的秋夜,我就着一枕落花,静静体味生命的愉悦与满足。在某一时刻,甚至会泛起一种异样的温情,幻起往事的光辉。我枕着它们,想着这些被岁月遗弃的精灵,竟为我所钟,不能不说是一种缘分。它们是我从洞庭芦苇收集起来的。在浩淼的水边,洁白的花瓣强烈地诱惑着我,美丽的生命,曾经与洪水野火以及土地上生生不息的力量糅合一起。另一些不知名的野花,热烈地开在烟雨和鹧鸪声里,也曾是带雨的诗和动情的谣曲,在梦中为我托起美丽的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