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 正文

《货币银行学》作业 简答题 货币有哪些主要职能?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什么? 求计算出一道货币银行学题目,关于货币乘数的

《货币银行学》作业 简答题 货币有哪些主要职能?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什么?

1.主要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2.存款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264636161保险制度一种金融保障制度,是指由符合条件的各类存款性金融机构集中起来建立一个保 险机构,各存款机构作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向其缴纳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当成员机构发生经营危机或面临破产倒闭时,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提供财务救助或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从而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银行信用,稳定金融秩序的一种制度。
  存款保险制度的意义:
  1、保护存款人的利益,提高社会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心。如果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当实行该制度的银行资金周转不灵或破产倒闭而不能支付存款人的存款时,按照保险合同条款,投保银行可从存款保险机构那里获取赔偿或取得资金援助,或被接收,兼并,存款人的存款损失就会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有效保护了存款人的利益。存款保险制度虽然是一种事后补救措施,但它的作用却在事前也有体现,当公众知道银行已实行了该制度,即使银行真的出现问题时,也会得到相应的赔偿,这从心理上给了他们以安全感,从而可有效降低那种极富传染性的恐慌感,进面减少了对银行体系的挤兑。
  2、可有效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维持正常的金融秩序。由于存款保险机构负有对有问题银行承担保证支付的责任,它必然会对投保银行的日常经营活动进行一定的监督,管理,从中发现隐患所在,及时提出建议和警告,以确保各银行都会稳健经营,这实际上增加了一道金融安全网。同时由于这一制度对公众心理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也可有效防止银行挤兑风潮的发生和蔓延,从而促进了金融体系的稳定。
  3、促进银行业适度竞争,为公众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大银行由于其规模和实力往往在吸收存款方面处于优势,而中小银行则处于劣势地位,这就容易形成大银行垄断经营的局面。而垄断是不利于消费者利益的,社会公众获得的利益就会小于完全竞争状态下的利益。存款保险制度是保护中小银行,促进公平竞争的有效方法之一。它可使存款者形成一种共识,将存款无论存入大银行还是小银行,该制度对其保护程度都是相同的,因此提供服务的优劣,将成为客户选择存款银行的主要因素。
  4、存款保险机构可通过对有问题银行提供担保,补贴或融资支持等方式对其进行挽救,或促使其被实力较强的银行兼并,减少社会震荡,有助于社会的安定。
  论述就自己发挥吧、

求计算出一道货币银行学题目,关于货币乘数的

现金比率 3200/10000=32%
超额准备金率 600/10000=6%
法定存款准备金 10000×0.20=2000亿
货币乘数 (3200+10000)/(3200+2600)=2.28
准备金 600+2000=2600亿
基础货币 3200+2600=5800亿
新货币乘数=13200/(3200+600+10000×10%)=2.75
货币供给、超额准备金和流通中的现金应该不变吧

金融学⑴+货币供求与市场供求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为何同等的货币供给可能有偏大或

 在现代社会中,通过货币均衡来寻求市场总供求均衡是调控经济的常规思路。市场总供求与货币供求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市场总供给与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市场总需求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市场总供给与货币总需求的内在联系    市场总供给(AS),概括地说,是企业在现行价格、生产能力和成本既定条件下将生产和出售的产出数量。    在货币经济中,货币流通的实质就是通过货币与实体部门资源的对流、沟通,来保证商品和劳务方面的正常运转。经济体系中到底需要多少货币,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有多少实际资源需要货币去表现、衡量、媒介并实现其价值,因此,市场总供给与货币需求之间的关系表现在总供给决定货币需求,用式子表示为:AS→Md。    (二)货币供给与市场总需求的内在联系    市场总需求(AD),则是在价格、收入和其它经济变量既定条件下个人、企业、政府将要支出的数量,通常可以分解为四项:消费需求(C)、投资需求(I)、政府支出(G)、净出口需求(NX),则AD=C+I+G+NX。如果把政府支出G分解为投资支出和消费支出,再把进出口因素略去,仅考虑封闭经济的运行状况时,AD=C+I。    在现实经济中,以国民收入代表的市场总需求,其实现手段和载体就是货币。而货币供给从程序上来说都是通过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业务运作,其中最主要的是“贷款引伸存款”创造出来的,这些货币供给出来以后就直接形成社会购买力并进而形成了商品和劳务的需求,因此,总需求就是已供应出来的货币量对商品劳务量的需求。其间的逻辑关系是:金融机构信贷规模直接调节着货币供给规模,而货币供给规模又直接关系到总需求的扩张水平。用式子表示则为:Ms→AD。    理论上,适当的货币供给引发相应的总需求,并使产出得以出清。而现实中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企业、消费者和政府有过多的货币积累而不形成当期的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而银行体系又没有追加相应的货币供给予以补充,从而表现为总需求或者说有效需求不足;二是投资和消费的压力过大,政府财政赤字过高,要求通过供给货币予以弥补,银行不得不扩大贷款规模提供货币,表现为货币供给过多从而造成总需求膨胀的局面。    (三)货币供求与市场总供求的关系    1.商品和劳务的总供给决定了货币的总需求(AS→Md) 因为在货币经济中,任何商品和劳务都要用货币来表现、衡量、媒介、实现其价值。但同等的总供给可有偏大或偏小的货币需求。 2.货币总需求引出货币总供给(Md→Ms) 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在于使货币供给适应货币需求。因此,货币供给取决于货币需求,并以货币需求作为前提和基础。现实中,货币供求并不一定相等。 3.货币总供给构成对市场总需求的载体(Ms→AD) 货币经银行程序投入流通后,便形成了有支付能力的对商品和劳务的总需求。这时,同样的货币供给会产生偏大或偏小的总需求。 4.商品和劳务的总需求必须与商品和劳务的总供给保持平衡(AD→AS)。 上述四个变量之间主流关系以箭头表示,但反方向的作用关系也同时存在。货币均衡虽有助于实现市场均衡,但是并不一定能够实现市场均衡。原因是,一方面,市场总需求虽以货币为载体,但并非所有的货币供给都构成总需求。这是基于下面两个式子:

货币供给=现实流通中的货币+现实不流通的货币 市场需求=现实流通中的货币货币流通速度 另一方面,市场供给要求货币使之实现(出清)的货币需求,也并非对货币需求的全部。对贮藏财富所需求的货币并不完全取决于当期的市场供给。如: 市场供给/货币流通速度=对现实流通货币的需求

货币需求=对现实流通货币的需求+对现实不流通货币的需求 因此,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之间呈现复杂的关联态势。

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有哪些 宏观经济学

货币供给量决定于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这两个因素,且是这两个因素的乘积。这两者又受多种复杂的因素影响。
  1.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是具有使货币供给总量倍数扩张或收缩能力的货币。它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即中央银行投放并直接控制的货币,包括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和公众持有的通货。
  在现代经济中,每个国家的基础货币都来源于货币当局的投放。货币当局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主要有三条:一是直接发行通货;二是变动黄金、外汇储备;三是实行货币政策。具体又有以下11项决定因素,其中前6项为增加基础货币的因素,后5项为减少基础货币的因素。这11项因素是:
  ①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
  ②中央银行收购黄金、外汇;
  ③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或再贴现;
  ④财政部发行通货;
  ⑤中央银行的应收未收款项;
  ⑥中央银行的其他资产;
  ⑦政府持有的通货;
  ⑧政府存款;
  ⑨外国存款;
  ⑩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
  11.中央银行的其他负债。
  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的负债,是商业银行及整个银行体系赖以扩张信用的基础。基础货币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改变货币供给量。在货币乘数一定的情况下,基础货币增多,货币供给量增加;基础货币减少,货币供给量减少。
  2.货币乘数
  货币乘数,也称货币扩张系数,是用以说明货币供给总量与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的一种系数。
  在基础货币一定的条件下,货币乘数决定了货币供给的总量。货币乘数越大,则货币供给量越多;货币乘数越小,则货币供给量就越少。所以,货币乘数是决定货币供给量的又一个重要的,甚至是关键的因素。但是,与基础货币不同,货币乘数并不是一个外生变量,因为决定货币乘数的大部分因素都不是决定于货币当局的行为,而决定于商业银行及社会大众的行为。
  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主要有5个,它们分别是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定期存款比率、超额准备金率及通货比率。其中,法定准备率完全由中央银行决定,成为中央银行的重要政策工具;超额准备金比率的变动主要决定于商业银行的经营决策行为,商业银行经营决策又受市场利率、商业银行借入资金的难易程度、资金成本的高低、社会大众的资产偏好等因素的影响;定期存款比率和通货比率决定于社会公众的资产选择行为,又具体受收入的变动、其他金融资产的收益率、社会公众的流动性偏好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综上所述,货币供给量是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及社会公众这三个经济主体的行为所共同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