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 正文

考研政治历年平均分多少? 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考研政治历年平均分多少?

徐之明那样说是让你好好复习,不可能那么低的,平均分都是60左右,政治是三门公共课里平均分最高的了,比英语和数学高。

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劳动二重性理论是马克思的重大贡献,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的原因是: 1、劳动二重性理论为理解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马克思以前,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也提出过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但他们没有提出劳动二重性,混淆了创造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劳动,无法解释生产商品的劳动各不相同为什么却可以互相比较、商品的价值量是怎么决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为什么商品的价值量反而下降了等一系列问题。 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第一次把生产商品的劳动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论证了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从而在根本上解决了价值的本质问题,把劳动价值论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 2、劳动二重性理论为理解剩余价值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生产商品的劳动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以后,就可以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区分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3、劳动二重性理论为理解政治经济学的其他一系列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 由于劳动二重性理论科学地阐明了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因而从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出发,在剩余价值论的基础上,就能够正确地理解政治经济学中的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资本主义再生产理论等等,从而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扩展资料 劳动二重性的意义在于: 1、劳动二重性理论正确地解释了价值和价值量、价值本质和价值形态、以及商品货币关系,从而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2、科学地说明了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 3、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它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即为商品的价值(交换价值),它是价值的实体,代表的是社会成员通过交换相互支配对方劳动的社会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劳动二重性

历年考研政治平均分,过线率。B区是多少?谢谢!

2010年做出过重大改革,所以以往的分数线不太准。 由于政治的分数线要和英语一起划分,政治和英语的过线分数一样,工科33分,文科稍高,所以我几乎没有听说过有政治不过线的情况,过线率基本可以认定为100%。看平均分没有用,以往的经验是2009年以前的普遍分数都是工科在58分到60分左右,70分以上的就算高分,但是从2010年开始大题出的非常和谐,几乎杜绝了大题答错的可能性,总体分数大幅提高,普遍的工科都考到67,68分左右,文科和经管能达到70分左右,水平稍高的就能达到75分。 给您的建议是集中精力搞好客观题的50分,因为主观题现在你想答错都难,一共五道题分数差距基本不会超过8分,只要客观题答到40分以上那总分肯定超过75,文笔稍好就过80了,我那年考的时候几个学友都是在最后三个月才准备但是几乎都考到80分以上,所以对于政治来讲应该放松心态全无压力,绝对不会不过线的。

政治经济学计算题:1.某企业预付总资本为15000万元,其中厂房8000万元,平均使用40年,

1.厂房年折旧费为1万元/20年=500元,
机器设备年折旧费为1万元/5年=2000元,
生产工具年折旧费为0.5万元/2年=2500元,
以上三者均为固定资本,总计年周转额为5000元
原料、燃料、劳动力均为流动资本,总计2.5万元,平均3月周转1次,即一年周转4次,年周转总额为10万元,
用固定资本年周转总额与流动资本年周转总额之和除以资本总额的预付资本总周转次数为(0.5+10)/5=2.1次
2.年剩余价值量=剩余价值率*可变资本*可变资本周转次数=100%*1.5*4=6万
年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可变资本周转次数=100%*4=400%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计算题:社会上有甲乙丙三个生产部门,每个部门资本总和都是200,剩余价值率为100%,...

有机构成是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比 只有可变资本才能创造剩余价值 所以甲乙丙的可变资本分别为 20 40 60 剩余价值率100% 所以(1) 20 40 60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总资本之比(2)10%,20%,30%;(3)20% 预付资本总额=固定资本+流动资本 (4)100 (5)120(成本+剩余价值) (6)120(成本+利润) 唯一跟前面网友不同的答案 我觉得又没有说超额利润为20 所以就是120,并不用再加20

考研政治,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属于应然与实然的矛盾,这话怎么理解?

理想不就是应然吗,现实不就是实然吗?理想的生活应该是怎样怎样的,可现实却有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理想来源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这种矛盾正是推动人们努力使现实向理想转变的动力。 更多详情请点击"查看原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