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 正文

使用基本路径测试方法,为下列程序段设计测试用例。 程 … 继续教育考试怎么找答案

继续教育考试怎么找答案?

在文章开始说过,继续教育考试找答案可不是作弊,在这场考试中是可以带书和带手机查找答案的,但是带书翻来翻去,不仅声音大而且费时间,所以现在带手机找答案比较方便。下面就说下具体怎么找,以医学继续教育考试为例。
第一步:进入考场打开电脑,然后再打开手机打开搜题找答案软件,最好下载那种可以拍照搜题的,精准便捷快速。
第二步:点击搜索框中拍照的小图标,进入拍照模式,对准要查答案的试题进行拍照即可,然后点击右下角√,
第三步:点击√会出现很多相关试题,找到自己查找试题点开,即可查看答案。
以上是对“继续教育网上考试答案怎么找”这个话题展开的2维度分析描述,并同时举例某题宝搜题软件如何快速找答案,为考生提供一种方法技巧通过考试,有好东西一起分享。

C语言编程,从键盘输入10个学生的成绩,由高到低排序输出成绩。

//如果只有成绩信息就可以用下面的代码

//如果还需要加入学号,姓名之类的信息,可以用结构体然后对成绩排序即可

#include"stdio.h"

int main()

{

int  d[10]={0},i,j,t;//数组d存放10个学生的成绩

for(i=0;i<10;i++)//输入10个成绩(空格分开)

scanf("%d",&d[i]);

for(i=0;i<9;i++)//排序 for(j=i+1;j<10;j++) if(d[i]<d[j]) {

t=d[i],d[i]=d[j],d[j]=t;

}

for(i=0;i<10;i++)//输出10个成绩

printf("%d  ",d[i]);

getch();

return 0;

}

为什么说认识是一个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马哲的试题

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或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
  对认识的本质的规定的理解:
  首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认识既不是“生而知之”、主观自生,也不是直接来源于客体,而是通过主体能动地改造客体的实践活动中获得。正如恩格斯所说:“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
  其次,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原则,认识是对客体的反映或摹写,即认识是以客体为原型的,认识一定含有反映或摹写客体的内容。
  第三,认识对客体的反映是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包括一定的选择性、重构性,而不是简单的、直接的摹写。
  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性。人们对于一个具体事物的正确认识,一般说来仅仅经过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一次循环,是不能达到的,往往需要从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原因在于人的认识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种种限制。
  其一,受到客观事物发展程度的限制。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并处在运动变化之中,它的本质和特性的充分暴露有一个过程,因而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就有一个过程。
  其二,受到生产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例如,在显微镜发明之前,人们不可能观察到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在射电望远镜发明之前,天文观察不可能突破可见光的界限;在宇航事业开创之前,人们只能看到月球向着地球的一面,不可能看到月球背面的情况。
  其三,人们的立场、观点、方法、性格特征等主体因素,也影响和限制着人们正确全面地认识事物。特别是在阶级社会中,每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阶级立场和观点的局限性,对人们的认识有重大的影响。
  认识过程的无限性。人们对于一个具体事物的认识,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达到了主观与客观的符合,认识运动就基本完成了。然而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而言,人的认识又没有完成。客观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在空间上,客观世界存在的事物是无限多样的,层次和联系是没有穷尽的;在时间上,事物发展的这一过程向另一过程的推移转变也是无限的,旧过程结束了,又开始新过程,新事物层出不穷。因此,人们需要不断地扩展和深化认识。人类认识运动是永无止境的。

一次数学考试共有50题,规定答对一题得2分,答错一题扣1分,未答得题不计分。考试结束后,小明得了81分。

50题如果全部答对可得100分,但有奇数道题目没有答,没答一题少得2分,没答三题少得6分……
于是,如果没有答错的题,得分应该是98、94……一定是偶数。
然而得分是81,这说明小明因为答错而少得了98-81=17分、94-81=13分……
答错一题比答对一题少得3分,所以在17、13……里找可以被3除开的数——9。
9÷3=3,说明答错3道。如果不答错这3道题,小明可以得81+9=90分,说明他有(100-90)÷2=5题没答,有50-3-5=42题答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