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 正文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部分的资料名词解释,简答 …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部分)的资料(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附答案

宋代部分名词解释:
贺梅子、张孤雁、张三中、张三影、小李白、诚斋体、易安体、半山体、西昆体词中老杜、二张、二晏、二窗、江西诗派、一祖三宗、点铁成金、夺胎换骨 四灵诗派 江湖诗派、中兴四大诗人、《四时田园杂兴》
宋代部分简答题:
一、诗词文句艺术手法简析
1、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2、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3、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
4、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5、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6、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7、箭径酸风射眼,腻水染花腥。时靸双鸳响,廊叶秋声。
二、简析问题
1、柳永词《雨霖铃》的抒情手法
2、柳永词《雨霖铃》的铺叙层次
3、李清照《声声慢》的叠字艺术
4、李清照《声声慢》的铺叙层次
5、辛弃疾《永遇乐》的用典手法
6、辛弃疾《摸鱼儿》的结构特点
7、苏 轼《望湖楼醉书》写景技巧
8、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写景技巧
9、欧阳修《醉翁亭记》的主旨和手法
10、苏 轼《喜雨亭记》的主旨和手法
11、范仲淹《岳阳楼记》的主旨和手法
三、作品评析
柳 永《雨霖铃》 苏 轼《念奴娇》
苏 轼《水调歌头》 李清照《声声慢》
周邦彦《六丑》 辛弃疾《水龙吟》
辛弃疾《永遇乐》

中国古代文学往年期末试题有什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 提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的是 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D. 庄子 2. 详细记述了“郑伯克段于焉”这则历史事件的是 A. 《国语》 B. 《左传》 C. 《逸周书》 D. 《战国策》 3. 被鲁迅先生视为“晚周诸子,莫能先也”的散文著作是 A. 《孟子》 B. 《庄子》 C. 《荀子》 D. 《韩非子》 4. 诸子散文显露着由语录体向成熟的论说文过渡的痕迹的是 A. 《老子》 B. 《论语》 C. 《墨子》 D. 《荀子》 5. 屈原《九章》中仍沿袭《诗经》 A. 《哀郢》 B. 《怀沙》 C. 《惜诵》 D. 《桔颂》 6. 在汉大赋这一文体发展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作品是西汉时期的 A. 《吊屈原赋》 B. 《士不遇赋》 C. 《七发》 D. 《子虚赋》 7. 西汉作品《举贤良对策》的作者是 A. 扬雄 B. 董仲舒 C. 东方朔 D. 刘安 8. 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时代已经开始的作品是 A. 张衡《同声歌》 B. 梁鸿《无噫歌》 C. 《孔雀东南飞》 D. 《古诗十九首》 9. 东汉游性散文《封禅仪记》的作者是 A. 马第伯 B. 王充 C. 王符 D. 蔡邕 10. 被钟嵘称为“建安之杰”的诗人是 A. 曹操 B. 王粲 C. 曹植 D. 陈琳 11. 晋代著名的游仙诗人是 A. 郭璞 B. 孙绰 C. 许询 D. 傅玄 12. 西晋时期,“善为哀诔之文”的作家是 A. 潘岳 B. 陆机 C. 张华 D. 刘琨 13. 陶渊明诗魂融完整,意境高远。这是因为他对田园的描写 A. 重写实 B. 重自然景物的工笔描写 C. 富于哲理 D. 以景写意 14. 唐代自号“四明狂客”的诗人是 A. 张旭 B. 张若虚 C. 包融 D. 贺知章 15. 安史之乱前,杜甫诗歌创作的美学追求是 A. 沉郁顿挫 B. 壮美 C. 俊逸 D. 清新自然 16. 中唐“以文为诗”的作者是 A. 白居易 B. 韩愈 C. 柳宗元 D. 刘禹锡 17. 中唐提出“复性说”的古文家是 A. 李翱 B. 皇甫湜 C. 沈亚之 D. 樊宗师 18. 有“俊爽”、“雄姿英发”之称的晚唐诗人是 A. 李商隐 B. 温庭筠 C. 杜牧 D. 皮日修 19. 被称为“子美之后,定当推为巨擎”的中唐诗人是 A. 韦应物 B. 刘长卿 C. 戴叔伦 D. 钱起 20. 下列篇章中属于白居易“杂律诗”的是 A. 《归田三首》 B. 《买花》 C. 《秦中吟》 D. 《钱塘春行》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多涂或少涂均无分。 21. 下列特征属于 《吕氏春秋》的有 A. 融汇百家之说 B. 以道家黄老学派观点为主 C. 由一位作者完成 D. 善用寓言和比喻说理 E. 完成于春秋时期 22. 下列作品属于骚体赋的有 A. 《吊屈原赋》 B. 《士不遇赋》 C. 《子虚赋》 D. 《灵光殿赋》 E. 《上林赋》 23. 下列各特点属于南朝乐府民歌的有 A. 内容广泛,情感真实 B. 多长篇,善叙事 C. 语言明白晓畅,清新自然 D. 多用双关隐语 E. 《西州曲》为其代表作 24. 下列各特点属于高适的边塞诗创作的有 A. 详细真实地描写了军旅生活 B. 思想深刻、触及到深层次的社会内容 C. 凝重深沉,挥茫苍老 D. 不习惯使用乐府旧题 E. 多用七言歌行体 25. 下列诗人对中唐“新乐府”创作做出过贡献的有 A. 李绅 B. 元稹 C. 张籍 D. 王建 E. 白居易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26. 《春秋》 27. 左思风力 28. 花间词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29. 简述《诗经》的艺术特色。 30. 举例说明《韩非子》语言的艺术成就。 31. 简述谢灵运对山水诗的贡献。 32. 简述韩愈散文的艺术成就。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3. 以《蜀道难》为例,说明李白诗歌的浪漫特色。 33. 举例说明《史记》塑造悲剧人物的艺术方法。

大一上学期古代文学考试试题

古代文学考试试题
一,先秦文学
1. 《尚书》天命观念的基本内涵和特色是什么
2. 《易经》在以象达意方面有什么特征
3. 《诗三百》在中国诗歌史上的主要意义何在
4. 屈原浪漫主义精神的基本实质是什么
5. 比较《左氏春秋》跟《战国策》的不同特质,并由此检讨学术史上有关《左氏春秋》的认识有什么偏颇.
6. 为什么我们必须从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大统中把握《左氏春秋》的性质
7. 把《论语》论说"仁"的片断全部找出来编在一起,由此研讨"仁"的内涵以及孔子思想在这一方面的得失.
8. 由《论语》和《孟子》来看孔子和孟子两个形象的特点及其差异.
9. 《庄子》的浪漫主义精神跟屈原的浪漫主义精神有何本质上的异同
10. 怎样区分《韩非子》的寓言和故事 《韩非子》寓言的特色是什么
秦汉文学
1. 为什么赋这一种文体会在汉代盛行
2. 以《子虚赋》,《上林赋》为例,分析汉大赋的美学价值.
3. 为什么汉初会是一个散文家活跃的时期
4. 《史记》所采用的"互见法"对人物塑造有什么意义
5. 试比较汉乐府民歌与《诗经》中民歌的异同.
6. 试以《古诗十九首》中的一篇作品为例,分析其艺术特色.
7. 分析《古诗十九首》的内容,艺术与中国传统文人生活之间的关系.
魏晋南北朝文学
1, 魏晋南北朝文学在文学史的地位.
2, 魏晋文学与南朝文学在发展上的连续性与变迁之处.
3, 三曹父子个性,思想与文风之比较.
4,阮籍《咏怀诗》卓越的艺术创造及其成因.
5,西晋文学的特点.
6,如何理解玄言诗的出现.
7,如何认识陶渊明的隐逸.
8,为何说谢灵运为山水诗的开创者,谢氏之前山水诗创作的情况.
9,鲍照的寒素意识,才华,遭遇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10,谢朓与永明诗人群体.
11,宫体诗现象之认识.
12,魏晋南北朝民歌对文人诗的影响.
13,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的上地位.

中国古代文学史分期和中国古代文学史分期

中国古代文学史分期;--(1)上 古 时 期:神话传说   (2)先 秦 时 期: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   (3)两 汉 时 期:辞赋 乐府民歌 历史散文   (4)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等   (5)唐 代 时 期:诗   (6)宋 代 时 期:词   (7)元 代 时 期:曲

  (8)明 清 时 期:小说

中国古代文学史分期--

编辑本段02、中国古代文学史分期  (1)所谓神话,是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所幻想出来的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叙   的集体口头创作。   

上古神话 女娲补天

(2)上古神话的主要内容有:   A、解 释 自 然 现 象 的: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盘古开天   B、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 的: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   C、反 映 社 会 斗 争 的:黄帝战蚩尤   (3)记载上古神话的主要作品:《淮南子》、《山海经》、《庄子》等.

中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过程?

先是原始神话故事的产生
进而是产生于战国时期的楚辞的产生 尤其是屈原的浪漫主义杰作《离骚》的产生 奠定了我国古典浪漫主义的基石 这个时期不能忽略庄子的寓言杰作 给后世浪漫主义文学发展立下的汗马功劳
在诗歌史上 我们会首先记起浪漫主义的诗人李白 他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 是以浪漫主义著称的·······

中国古代书籍分类法的演变过程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代产生的典籍难以数计,据不完全统计,留存至今的尚有8万余种之多。
  对古籍的分类整理也很早就开始,第一次大规模的古籍整理,始于公元前26年西汉成帝时,由刘向、刘歆父子先后主持,内容包括搜辑、校勘、分类、编目等,最终编成了中国最早的国家图书馆目录《七略》。《七略》将当时搜辑整理的典籍分为六艺、诸子、兵书、数术、方技、诗赋六大类,加上概论性质的辑略,总题《七略》。该书早已亡佚,但它的基本内容都被保存在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中,因此,《汉书·艺文志》成为今存最早的古籍分类目录。
  汉代以后,各种官修,私撰的古籍分类目录不断涌现,分类方法也不断有所改进。西晋荀勖的《晋中经簿》将六略改为四部,即甲部录经书(相当于六艺),乙部录子书(包括诸子、兵书、数术、方技),丙部录史书,丁部为诗赋等,这就奠定了四部分类的基础。东晋李充所编《晋元帝书目》根据当时古籍的实际情况,将史书改入乙部,子书改入丙部,这样,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已略具雏形。
  四部体制的最终确立,体现在《隋书·经籍志》中,这部实际上由唐初名臣魏征所编的目录,正式标注经、史、子、集四部的名称,并进一步细分为40个类目。隋朝以后图书分类的主流是沿用四部分类。

相关推荐: